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离心后DNA分布在哪里

离心后DNA分布在上清液中。

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是为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其原理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含有硫,而DNA中不含硫,所以硫只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相反,磷主要存在于DNA中。如果用带有放射性S和P的物质标记细菌,用噬菌体感染细菌,一段时间后对培养物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菌体和释放物,分别测定其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就可以知道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

其过程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将宿主菌细胞分别放在含35S或含32P的培养基中,宿主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就被35S或32P标记上了。然后用噬菌体去感染分别被S或P标记的细菌、并在这些细菌中复制增殖。宿主菌裂解释放出很多子代噬菌体,这些子代噬菌体也被标记上35S或32P。接着,用分别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没有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宿主菌,短时间保温后对培养物进行离心,然后测定宿主菌细胞带有的同位素。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所感染的宿主菌细胞内很少有35S,而大多数35S出现在宿主菌细胞的外面。也就是说,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在感染宿主菌细胞后,并未进入宿主菌细胞内部而是留在细胞外面。被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后,测定宿主菌的同位素,发现32P主要集中在宿主菌细胞内。所以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时进入细胞内的主要是DNA。

离心的目的是为了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同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DNA分开,以便对放射性元素跟踪测试。离心会使质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进入上清液,而被感染的细菌则形成沉淀,但这必须保证是在菌体裂解之前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速度很快,在37度的条件下大约40分钟就可以产生100到300个子代噬菌体。从感染到释放前的这段时间叫潜伏期,大约经历20到30分钟。短时间的保温可获得足够数量的子代噬菌体,但又必须避免超出潜伏期(确保溶液分层),所以离心要在“短时间”保温后及时进行。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噬菌体注入宿主菌细胞内的物质是DNA,释放出来的是跟原先感染细菌细胞一样的噬菌体.可见在噬菌体的生活史中,只有DNA是联系亲代和子代的物质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