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作文才算立意深。以“随”为例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0:21:00
一般想要立意深得话,一定要往人生、哲学思想上考虑。这样就立意深了。下文为例
“随”的解读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种子吧!好难看哦”雄健小光头说。
“等天凉吧。”丫丫禅师挥手,“随时!”
中秋,禅师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小光头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光头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禅师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光头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禅师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嚷嚷道:“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丫丫禅师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绿意。
小光头高兴得直拍手。禅师点头道:“随喜!”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丫丫禅师知天时,察物性,明禅道,懂人情的高风亮节跃然纸上,令人耳目一新。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尤、不躁进、不强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
听完这个故事,我的心情突然就变得好舒畅,像是有股清泉流入心田。耳边仿佛响起了禅师那低沉、轻柔的声音,并感觉到这个声音在我的身体上缓缓的流动,犹如轻风抚过那有点焦躁的湖面,留下丝丝涟漪。
我们平时总是会被自己的患得患失弄得自己焦头烂额,很难做到像禅师所说的那样:“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懂得,什么时候该进取,什么时候该放手,只是盲目的、胡乱的乱抓一气。
这五个“随”,“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要想能真正做到这五“随”,却需要一定是心理素质和勇气。这里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努力学习提高我们对自我的觉察能力了。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让自己的意愿,不管是合理还不合理的,主导了自己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意愿是不是带有强制性,有没有违背社会或别人的意愿,而只是坚持也许是错误的意愿。
而这五个“随”,“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应该也包含着接纳,即要我们完全的接纳在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所有在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都是有发生的意义和存在的意义,而一切也都将是最好的安排。
就像故事里的丫丫禅师所说的,这五个“随”,“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随时随地碰到的,如何运用就需要技巧了,如果只是刻意的去运作只会增加自己的烦恼和痛苦。
但是,也就像禅师说的,“随”并不是说随便跟随,而是要顺其自然,不去怨尤、也不躁进,更不要去强求。也就是说在自己努力过,也进取过后,如果还是无法改变的话,那么就要懂得放手,懂得顺其自然,心甘情愿的。
“随”也不是说随便应付,而是要懂得如何把握时机,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如果希望自己能做到,那么就要时刻准备着,并不是一味的什么都不做只是傻傻的等,而是要时刻去装备自己,等时机来了,才有能力把握住。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希望每个人都能把这五个“随”字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自如,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产生巨大的改变。因此,那些焦虑和恐惧自然会也就会远离我们的生活了。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