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凝结核是什么意思

一、凝结核的定义:凝结核是指在凝结过程中起到凝结核心作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气溶胶质粒。

二、凝结核的分类:

1. 吸湿性凝结核,这类凝结核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容易溶解于水。例如,海水飞沫进入空气中的盐粒,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烟粒等,它们是活跃的凝结核,一旦吸收水分,就能迅速形成浓度较大的胚胎,然后以胚胎为中心进行凝结。

2. 非吸湿性凝结核,这类凝结核虽然不易或不能溶解于水,但容易被水润湿。例如,尘埃、岩石微粒、花粉等,它们可以将水汽吸附在其表面形成小水滴。

三、凝结核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凝结核与地球气象现象中的各种降水现象的性质和规模大小密切相关。如果某区域上空有丰富的凝结核存在,富含水蒸气的云系很容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相反,如果某区域上空凝结核丰度较低,即使云系中含有丰富的水蒸气,也不容易形成降水。冰雹、冻雨等灾害天气现象也与凝结核密切相关。

因此,人类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干预降水的产生和性质。例如,人工降雨、人工增雨、人工消雹等操作,都是通过控制凝结核的丰度来影响天气现象。

四、凝结核的组成和影响:

凝结核主要由两种类型的微粒组成:

1. 可溶性核,包括一些可溶性盐类质点,如来自海洋和土壤的NaCl、MgCl2和Mg(SO4)2,以及燃煤过程中产生的Na2SO4等,这些都是性质活跃的凝结核。

2. 不溶于水但表面能被水湿润的凝结核,例如CaCO3,在凝结时需要超过100%的相对湿度,即达到饱和条件才能凝结。

凝结核的数量在不同地区和高度上有所不同。例如,远离大陆的海洋上凝结核密度数量级为10^3个/cm^3,农村地区为10^4个/cm^3,而城市地区可达到10^5个/cm^3。在同一地区,凝结核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凝结核的数量会影响雨量,因此在城市上空及其盛行风下风向,常常出现多云雾,降水量也会增多。特别是在燃煤量大的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含量大且吸水性强,常常形成局部地区的暴雨。

降水的形成条件:

1. 足够的水汽。

2. 凝结核的存在。

3. 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的程度。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