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都江堰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0:26:50
1、自然原因:
蜀地经常遭受水旱灾害,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岷江主要水源来自山势险峻的右岸,大的支流都是由右岸山间岭隙溢出,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所以岷江之水涨落迅猛,水势湍急。
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2、历史根源
战国时期,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这一历史大背景下,秦昭王委任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首先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
扩展资料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都江堰将岷江主要分为五条支流流向成都平原。蒲阳河:流经蒲阳镇到彭州市,大致灌溉了成都平原东北地区;胥家河:流经都江堰市的胥家乡天马镇到达成都郫县;柏条河:直接流向成都市区,到达成都叫府河,是成都的母亲河;江安河:穿过都江堰市流向外江,外江也就是岷江的主干河。
都江堰历史上最高灌溉面积达20万公顷。由于年久失修,1949年只剩13万公顷。新中国加固完善了三大枢纽工程,新辟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三大干渠,修建了45条分干渠,470条支渠,新旧渠总长达2万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江堰
下一篇
什么天下秀,什么天下雄。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