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的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0:36:10
学校中学生守则和教务处是制度层面隐性课程的一部分。隐性课程的构成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物质空间类的隐性课程。这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校园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它们构成了学校物质空间的基础。
第二,组织制度类的隐性课程。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以及评价方式等,它们是学校隐性课程的第二层,既有形又无形。
第三,文化心理类的隐性课程。这是学校隐性课程的核心,包括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师的风采、教风和学风,以及人际沟通和相处的方式、心理文化等内容。这些因素对人的影响深远且难以改变。
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习经验。它与“显性课程”相对,其教育实践包括能力分组、师生关系、课堂规范与过程、隐含的教材内容、学生性别差异、班级奖励结构等。隐性课程的特点包括:
1. 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2. 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 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
4. 影响既有意识性也有无意识性的辩证统一。
5. 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
6. 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上一篇
适合小班的区角有哪些
下一篇
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哪些方面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