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地去分析问题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1:15:01
第二节 木之视角
导语: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客观地去分析问题”等。本节所要讲的,就是分析事物的视角。
1.内容
⑴分类
第一视角(己方视角)
第二视角(对方视角)
第三视角(上帝视角)
⑵三大视角主要用于分析问题,分为
①人与人之间
②集体与集体之间
③人与集体之间
④两个人对集体
⑤两个集体对人
⑥人与物之间
2.第一视角(己方视角)
⑴人与人之间
①自己行为的动机(受到哪些法则的影响、为什么要这么做)
②自己行为秉承的信念(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
③自己的身份(职业、身世)
④自己的价值观
⑤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⑥自己的经历(所接受的教育、影响命运的大事)
⑦自己的行为对对方的影响
⑧自己的需求(自己需要什么、想要对方怎么样)
⑵集体与集体之间
①己方集体行为的动机
②己方集体行为秉承的信念
③己方集体的身份
④己方集体的价值观
⑤行为对己方集体的影响
⑥己方集体的经历
⑦己方集体的行为对对方的影响
⑧己方集体的需求
⑶人与集体
同上
⑷人与物之间
同上
⑸两个人对集体
①自己对集体的要求
②自己与集体的关系
③自己的行为对集体及另一方的影响
④集体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⑹两个集体对人
与上类似
3.第二视角(对方视角)
⑴人与人之间
①对方行为的动机
②对方的身份
③对方的经历
④对方的价值观
⑤对方行为秉承的信念
⑥行为对对方的影响
⑦对方的需求
⑧对方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⑵人与物之间
①对方行为的动机
②行为对对方的影响
③对方的需求
⑶皆与上类似
4.第三视角(上帝视角)
第三视角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问题,一个是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另一个是从造物主的角度,分析行为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⑴人与人之间
①双方关系(寄生、竞争、互利共生、捕食等)
②乾坤法则(这里主要分析双方之间的对立事物)
③双方共同的行为动机(共同受到哪些法则的影响、有哪些普遍的社会现象)
④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双方行为对社会的影响、行为普及之后对社会的影响)
⑵以下皆与上类似
5.运用举例
举我自己的例子吧。
背景:我宿舍有个家伙,能借的东西她基本上不会自己买。而且他经常一直找我借充电宝。
第一视角:我一直结给他充电宝用(状态Ⅰ)
我几乎没借过他东西用(状态Ⅱ)
⑴状态Ⅰ
①正反馈调节Ⅰ:继续借给他充电宝
②负反馈调节Ⅰ:借烦了,不想借
在这里,负反馈调节与正反馈调节均愈来愈强,但负反馈调节相对较强。
⑵状态Ⅱ
①正反馈调节Ⅰ:我继续保持不借用他充电宝这个状态。
②负反馈调节Ⅱ:借他东西用着
⑵价值观:偶尔借你几次可以,但你要是想长期这样就不行了。
⑶乾坤法则:输出大于输入,不平衡
第二视角:他一直借我充电宝用(状态Ⅰ)
他一直借其他人东西用(状态Ⅱ)
他几乎没借给过我东西(状态Ⅲ)
⑴状态Ⅰ
①正反馈调节Ⅰ:他继续借我充电宝用
②负反馈调节Ⅰ:他不好意思借我充电宝用
⑵状态Ⅱ
①正反馈调节Ⅱ:他继续借别人东西用
②负反馈调节Ⅱ:他不好意思继续借别人东西用
⑶状态Ⅲ
①正反馈调节Ⅲ:他继续不借给我东西用
②负反馈调节Ⅱ:他借给我东西用
在这里正反馈调节Ⅰ∽Ⅱ可叠加,而负反馈调节会因作用对象不同而改变。综合来看,正反馈调节要大于负反馈调节。
⑷价值观:只是借个东西而已,没必要这么小气
⑸乾坤法则:输入大于输出 不稳定
第三视角
⑴我与他之间的关系:寄生关系
⑵受力分析
①类万有引力
②类电磁相互作用力
斥力大于引力
⑶乾坤法则:单向输出,不稳定
⑷对社会的影响
雪中送炭是一种美德;
懂得拒绝是一种智慧。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