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什么是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主要指的是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它们因其强大的吞噬和消化各种颗粒的能力而被称为"专职"吞噬细胞,对于识别和控制入侵微生物至关重要。除了专职吞噬细胞,还有所谓的"副专职"吞噬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吞噬能力的其他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单核细胞存在于血液中,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3%至8%。这些细胞在血液中停留12至48小时后,成熟进入组织器官或表皮层,发展成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分为定居的巨噬细胞和游走的巨噬细胞两类。定居的巨噬细胞遍布全身,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它们的形态和名称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肝脏中称为库普弗细胞,在大脑中称为小胶质细胞,在骨骼中称为破骨细胞,在淋巴结中称为被膜下窦巨噬细胞和髓样巨噬细胞,在胸腺中称为胸腺巨噬细胞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清除体内的衰老、损伤或凋亡的细胞以及免疫复合物和病原体等抗原性物质。

巨噬细胞是体内执行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效应细胞,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也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杀伤入侵的微生物。巨噬细胞通过表面模式识别受体直接参与识别和结合某些病原体共同表达的和宿主衰老、损伤细胞及凋亡细胞表面呈现的特定分子结构,还能通过表面的调理性受体(主要为IgGFc受体和补体受体)识别摄取与抗体(IgG)或补体(C3b/C4b)结合的病原体等抗原性物质。

巨噬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和Toll样受体(TLR)等。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和结合某些病原体共同表达的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这些模式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仅由病原微生物拥有,宿主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而实现对自体与异体的区分;在分子组成和构型上保守,对于微生物生存至关重要,其突变对微生物来说是致死的,或能极大地降低其适应性;通常为许多微生物所共有,宿主通过有限的几类自身编码的模式识别受体来识别大多数种类的病原微生物;通常是某一类微生物的“分子标志”,宿主通过对它的识别能确定是哪类病原微生物感染,从而使宿主的免疫应答更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

已发现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包括脂多糖、磷壁酸、肽聚糖、甘露糖、细菌DNA、双链RNA和葡聚糖等。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