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建构式课堂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5:49:42
一、建构式课堂的核心理念
1.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延续,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2. 建构式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这一理念始终不变。
二、建构式课堂的定义
1. 建构式课堂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从而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协同发展。
2. 在建构式课堂中,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各要素相互促进,协调统一。学生基于自主学习,进行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活动,体验学习,生成探究,互动交流,共享成果。教师在点拨中帮助学生明晰疑惑与知识结构,学生通过选择性学习发展个性特长,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三、建构式课堂的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选择和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2.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首要位置,认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
3.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现。
四、建构式课堂的内涵要求
1. 民主与平等:师生关系民主,教学问题民主,问题解决民主,教学评价民主。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学生,让课堂成为平等的生命体的对话和共同生长、成长的场所。
2. 自然与和谐:根据生态学原理,借鉴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谐共振与发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 自主与合作:自主与合作是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理念的关键要求,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追求。
扩展资料:
1. 教师在课堂上应避免使用粗言秽语、牢骚抱怨,应充满积极的正能量。
2. 教师应避免重复啰嗦和带有口头禅的教学方式,以免让学生感到课堂无趣。
3. 教师应避免使用讽刺刻薄、盛气凌人的言语,以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4. 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放松时间和余地,尊重学生。
5. 教师不应强迫学生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可以适当引导。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