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维护性通常包括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3:30:52
可维护性通常包括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可测试性。
可维护性是衡量衡量系统的可修复(恢复)性和可改进性的难易程度。
系统的可维护性是衡量一个系统的可修复(恢复)性和可改进性的难易程度。所谓可修复性是指在系统发生故障后能够排除(或抑制)故障予以修复,并返回到原来正常运行状态的可能性。而可改进性则是系统具有接受对现有功能的改进,增加新功能的可能性。
因此,可维护性实际上也是对系统性能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评价体系,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评价一个系统在实施预防型和纠正型维护功能时的难易程度,其中包括对故障的检测、诊断、修复以及能否将该系统重新进行初始化等功能。
其次,则是衡量一个系统能接受改进,甚至为了进一步适应外界(或新的)环境而进行功能修改的难易程度。
事实上,可维护性是可信性属性中一项相当重要的评价标准。可维护性的优劣可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可维护性是所有软件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特点。在软件设计的每个阶段都应该努力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在每个阶段结束前的审查和复审中,应着重对可维护性进行复审。
(1)在需求分析阶段的复审中,应对将来要扩充和修改的部分加以说明。在讨论软件可移植性问题时,要考虑可能影响软件维护的系统界面。
(2)在软件设计的复审中。应从便于修改、模块化和功能独立的目标出发.评价软件的结构和过程.从软件质量的角度全面评审数据没计、总体结构设汁、过程设引‘和界面设计。还应对将来可能修改的部分预先做准备。
(3)在软件代码复审中,应强调编码风格和内部说明文档这两个影响可维护性的冈素。最后,每一阶段性测试部应指出软件正式交付之前。应该进行的预防性维护。在完成每项维护工作后,都应陔对软件维护本身进行仔细认真的复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可维护性
下一篇
如何将思政融入专业课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