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规范性文件指导与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制定的规范,单位需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健康发展。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则提供指导。

二、重视与条件创造:各级领导应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应尽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也应逐步创造条件开展。

三、重要手段与措施:会计电算化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单位需将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工作。

四、系统工程与领导组织:会计电算化是一项涉及单位内部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单位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应亲自组织,财务会计部门为主要承担者,负责具体实施。

五、分阶段实施与技术选择: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进行。在技术上,可先采用单机运行,逐步实现网络化。

六、培训与奖励:单位应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知识培训,提升人员技能,并对技术高、钻研业务的人员给予奖励。

七、集团企业的统筹规划:集团企业需统筹规划集团内各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实现报表汇总或合并报表编制电算化,逐步向集团网络化发展。

八、效益原则与监督指导:会计电算化工作应注重效益,处理好新技术新设备与节约的关系。对于投资大的项目,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指导。

九、财政部门的指导:财政部门需积极指导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十、系统建设与资源共享:单位在取得成果后,应开展其他管理工作电算化或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联网,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章涉及电子计算机与会计软件的配备:

一、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物质基础,单位需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目标投入财力,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财力状况选择计算机机种、机型、系统软件及配套设备,实行垂直领导的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应尽量统一选择,为实现网络化打好基础。具备硬件基础和技术力量的单位可利用现有设备建立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由于财务会计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处理方法严格和安全性要求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管理,硬件设备较多的单位可单独设立计算机室。

四、配备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选择软件的好坏对成败起关键作用。单位可选择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或结合使用,根据实际需要和技术力量进行选择。

五、会计软件应与计算机硬件配置相适应,从单用户会计软件逐步发展到网络会计软件、客户机/服务器会计软件。配备的会计软件应满足财政部要求,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同时可选择会计分析软件或通用表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六、部分单位可能需要选用外国会计软件,应确认其符合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和规定,具有中文界面和操作手册,能够按照我国统一制度要求打印输出中文会计账证表,符合我国会计人员工作习惯,并具有售后服务能力。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