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0:36:54
1. 在液体或固体表面,当可燃蒸气的产生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一旦遇到火源,便能引发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这一现象称为闪燃。
2. 闪燃的定义是:当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至一定浓度,或者可燃固体被加热至一定温度时,遇到明火会短暂燃烧。
3. 闪燃通常发生在封闭空间内,火势发展初期。此时,空间内积聚了大量可燃物质,火源引发的燃烧会产生烟雾,形成烟层,该烟层会对流至室内其他区域,并通过辐射热影响这些区域内的物体。
4. 受到烟层下辐射热影响的物体开始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
5. 当温度升至约650摄氏度时,原本不具自燃性质的一氧化碳会因高温变为可燃气体。一氧化碳的自燃温度约为609摄氏度。
6. 因此,在火场的高温作用下,一氧化碳气体会在一至两秒内自动点燃,进而引发整个区域的火灾,造成严重后果。
下一篇
行政违法行为类型有哪些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