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看待 BBC 纪录片「中式学校」 里中国班赢了

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中国的高考(基础教育)是和大学教育脱节的,然而这个问题又是无解的。后来他详细地解释了这个说法,我简述如下:1、高考的实质是套用标准化的答题模型。这位老师本人是高考历史命题人,他说他出过的高考题基本上都遵循一个基本的逻辑模型,从原因推导出结果,语言上很少有晦涩的地方(近年来则向学术语言倾斜),逻辑思考的过程也很清楚。只要学生掌握了题目中包含的大纲知识点就能做对。也就是说,他认为高考不仅是考历史,也要考逻辑,是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的结合体。2、目前的大学教育正在向博雅教育和科研转型,要逐渐的和曾经的工程师教育划清界限。放到实际情况中就是:淡化新生专业区别,加强通识教育,强化高等基础教育等。3、中国的十二年基础教育制本身是固结的,很少有实质性的变动,其实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以前的苏式工程师教育准备的,但由于大学教育的博雅化和大学职能向研究型转变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以至于现在大学的改革进退维谷:你要博雅,但是学生的基础教育跟不上;你要工程师,就不适合向研究型的转变了。所以,要改变的是基础教育。4、他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通识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难点,就是教师的水平问题。现在普通公立学校教师收入低,导致好老师不愿意去,好学校的同学现在已经大杀全场虐翻四方,如果推行通识教育肯定会加剧不公平。目前的中国还没有发展到容许阶级固化的程度(即穷人还太穷)。所以这个问题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教师收入低→好学校虐翻→阶级固化加剧→贫富差距更大(好学校更好差学校更差)。所以基础教育又不能变。5、所以基础教育不能变,高等教育也不能变,只能保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脱节的现状。6、他只好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来改变现实:在高考题中强调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剩下的都是些政治不正确的话,就不转述了,以免为他带来麻烦。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