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影响锻炼的主观因素

一、应激与应答

应激也就是“刺激”应答也可以叫做“应变”,有刺激就会有应答,经常地对身体多次重复的应激就会导致适应,比如科学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机体能力。当然不是所有应激都会产生良性应答,比如吸烟也是应激,但它并不会提高肺的功能。

从生理学来看,任何训练课的目的都是对人体的应激,通过应答导致适应。当训练计划能产生适宜的运动应激时,运动能力就会明显提高。训练角度讲,运动负荷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只要是身体对作用于身体的最大负荷能够适应就是有益的。如果应激不适宜,让人不能忍受,那么就会导致受伤或者过度训练。

“应激反应之父”加拿大的生理、心理学家汉斯赛利对压力(应激)反应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他人们对应激→应答→适应做了更深入的了解。赛利把这个过程叫做“一般适应综合症”(GAS)他认为对应激物的反应有三个阶段:警觉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1)警觉阶段:机体在压力源(应激)的刺激下,出现一系列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改变,如血糖、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度增加。运动时与跑有关的应激比如:呼吸急促、心输出量增大,加强了氧的运输,使血液重新分配,流向参与运动的肌肉。

(2)抵抗阶段:若压力源持续存在,机体进入抵抗期。此期,所有警觉期反应的特征已消失,但机体的抵抗力处于高于正常水平的状态,使机体与压力源形成对峙。对峙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机体成功抵御了压力,内环境 重建稳定;二是压力持续存在,进入衰竭期。

从训练角度讲,机体成功抵御了压力或应激就是“身体适应”,代表着身体机能的提高。但是,身体进入适应期后,机体并不是对任何应激都发生反应,如果应激刺激太弱,在标准以下就不会有效果。比如,对男子全马3小时左右的跑者来说,进行530以外配速的训练就是没有意义的。同样,如果是另一个极端,刺激过强,就会引起受伤或者训练过度。

有效的应激获得适宜的应答也是因人而异的,并且与运动环境有密切关系。一个40岁常坐办公室的人,一次跑步几公里就可能衰竭,但对于专业的长跑运动员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热身活动。对同一个人来说,不同的身体状态差异也是巨大的,生病或长期间断运动的人,对以往很轻松完成的训练量也会感到非常吃力。运动环境方面如果很冷、很热、高原等地方运动成绩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3)衰竭阶段:由于压力源(应激)过强或过长时间侵袭机体,使机体的适应性资源被耗尽,个体已没有能量来抵御压力源,这样不良的生理反应就会出现,最终导致个体抵抗力下降、衰竭,甚至死亡。引起衰竭的应激可能是急性的,比如骨折、扭伤、短时间内过度劳累;也可以是慢性的,比如过度训练(生病期间运动很容易使机体过载)慢性衰竭还包括情绪问题。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