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利用保护耕地资源

1. 提升耕地保护水平,促进经济发展。首先,正确处理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尽量减少经济发展对耕地的占用,保持农田绿地的稳定,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其次,建立专门机构,加强耕地保护的统一领导、规划和管理工作。第三,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和建设规划,实施耕地保护条例及相关政策,通过规划和立法手段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第四,改造旧城区,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面积效益,增加城区容量。

2. 优化土地环境,实现全面发展。第一,综合治理土地、山林、草地、水面、荒山,满足生态需求,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对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牧、还果。第二,发挥多学科优势,减轻土地灾害,制定防御国土灾害的综合规划,因地制宜,构建防灾减灾系统。第三,制定土地开发优惠政策,让开发者受益,结合政策措施和治理措施,恢复植被和增强抗风沙、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第四,增加国家对治理土地环境的投入,认真实施天然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等,通过工程、耕作和生物措施,提高土地投入。第五,发展专业性土地开发合作经营组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强宏观引导和管理。第六,及时收回农户搬迁后的旧庄基,集体统一整修,纳入基本农田,节约耕地。第七,根据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兴办乡镇企业。第八,有计划地开发土地,发展工业、交通、城镇等事业,合理利用土地发展房地产业和第三产业。

3. 调整土地结构,提升效益。调整种植业内部各部门的用地比例,提高经济作物尤其是名特优新品种的用地比重,适当压缩粮食作物,增加饲料作物种植,为畜牧业提供饲料。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优势作物种植,控制和压缩滞销低产作物。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林果、畜牧、药材、土特产等,兴办乡镇企业。从我国土地资源生产布局看,应将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优化乡镇驻地建设,发挥资本存量转移和再投入作用,加快小城镇建设。

4. 采取综合措施,扭转恶性循环。首先,整治工业生产环境,解决城市工业品污染问题,控制新的污染产生。其次,治理化肥、农药污染,推广高效低毒易分解的农药和生物农药。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和沙化,统筹解决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和三料短缺问题。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综合防治城市环境地质灾害。改良盐碱化地区,推广科学改良土地方式。改革农村能源结构,实行工业能源与农村多用途薪炭林并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现大地园林化,提高林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适当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增强农业投入。

5. 整顿土地市场,合理出让土地。整顿土地市场,实行非农用地“六不报批”制度,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土地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合理确定土地价格,建立土地估价委员会,建立分布地价制度,完善土地出让转让登记申报制度,防止地价波动。

6. 增强“惜土”意识,造福子孙后代。开展国土危机教育,唤起人们对土地问题的关注,增强国情、国策和法制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增强全民族的“惜土”意识,通过土地日等活动普及土地资源知识。规范管理土地,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制度。像抓计划生育工作那样,抓好土地管理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土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