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大学生怎样提高审美修养

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应增设美育课程及相关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美学研究美的本质、形态、审美意识与过程,而美育则通过教育与熏陶,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席勒强调,审美能力和创造美能力是塑造理性、完美人性的关键。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可介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作能力,让大学生理解完美形象的构成,认识到“心灵美”是决定美与不美的重要因素,体现在思想、品德、情操、学识与修养上。这样课程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完善智能结构与人格。

其次,开设艺术理论基础与鉴赏课,通过讲解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并通过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本质。音乐欣赏课是入门,由浅入深,学习专业理论并鉴赏名曲,教会学生欣赏高雅音乐艺术。同时,合唱训练则巩固音乐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艺术教育应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制定明确、可量化考核的制度和标准,纳入教育考核体系。

此外,体育课中增加健美操与艺术体操课程,不仅锻炼身体,塑造健美形体,还培养学生的气质与审美情趣。健美操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大学生喜爱,艺术体操则有助于提高审美意识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文素质教育同样重要,通过文学、历史、哲学等教育,提升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科学素质。针对文科生与理科生的不同需求,适当调整教育内容。同时,人文素质教育应融入专业课程,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师资力量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关键。引入高素质艺术类教师,对已有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建立艺术教研室,开展教材、教法与教学研究。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如文化活动中心、训练厅、画室等,确保有专项经费支持。通过利益机制与政策导向,稳定艺术师资队伍,确保其待遇与专业发展机会,适应教育转型需求。

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大学精神与文化品位,创造健康、文明的校园生活。通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欣赏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如民族音乐CD欣赏、校园原创音乐会、摄影大赛等,引导大学生在艺术与文化中探索创造精神与合作精神,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