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审监督规范内控管理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7:18:11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各企事业单位为保证实现特定目标,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由此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内部审计人员审计的依据,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企事业单位管理,我们认为内控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制度欠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形式主义严重,没有深刻分析管理的需要,有的可能脱离实际,管理责、权、利不明确,难以在单位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譬如:某些单位管理职能细化,权力盲目下放,各线分管领导均可签字使用资金,导致资金没有统一的、有计划的进行分配使用,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可能附生某些漏洞。二是措施执行难。没有健全执行制度机制,措施不到位;没有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有章不循、有章难循的现象时有发生。譬如:会计部门的实务操作必须依据齐全、资料真实、核算明确、记录及时、照章办事、律已不循私、踏实不飘浮,但少数领导和职工不支持严格照章办事的同志,甚至出现讽刺挖苦、打击报复的现象,致使这些同志的积极性受到损伤。同时,也可能因“上级的指令和政策就是下级的管理依据”这样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影响,现有规章制度难以遵循。三是信息欠真实。会计凭证、账簿的记录,各项管理制度的制订等可以体现内部控制的情况,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某种目的虚构经济活动,做假造假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审计风险,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四是权威不够高。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控制制度较为有力的保障机构,然而不少人对审计工作不理解,怀有畏惧心理,持怀疑态度,轻视内部审计在单位管理中的作用,对审计有抵触情绪,甚至不配合,削弱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保障力度。
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内部控制受人员素质的影响。内控制度必须通过人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工作人员素质较差,那么内控制度就会付之东流,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如果相互内控的人员之间串通舞弊,或管理人员为了谋取个人、小团体利益,滥用职权,则会导致内控失效。二是内部控制基础薄弱。目前混岗、兼岗、一人多岗的现象较多,背离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部门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监控出现断层,内部控制整体功能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三是忽视内部控制监督执行的力度。上面的规章制度,下面片面遵照执行,至于执行效果如何,是否产生利弊就放在一边了。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
内部审计如何才能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独立原则。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是“要通过组织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的”。独立性原则最关键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具有不受约束、客观地进行工作的实质上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要独立于部门、单位的一切经营活动,置身于具体的业务活动之外。否则,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二是提高人员素质。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首先要求在政治思想方面有较高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业务指导思想,培养高尚的品德,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讲究工作方法,正确处理好审计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首先,要选派那些具备相应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审计队伍。其次,培养内部审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再次,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求。
三是开展内控制度调查测试。积极开展内控制度调查与测试,可以有效地缩小审计范围,确定审计重点,直接发现单位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偏差、管理机制的缺陷等。内控制度调查与测试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从总体角度看被审计单位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关键环节是否都建立了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手续是否严密,设计的措施和方法能否起到事先控制作用。一般来说,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防止差错和弊端的发生,也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的审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审查有无健全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机构,有无明确的分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②审查其有无健全的生产、经营、管理控制制度和严格的业务凭证的流转程序。③审查其有无健全的会计信息及其他经济信息的记录、传递程序和报告制度。④被审计单位的人事制度中是否规定有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条件;有无职务定期轮换和培训制度。⑤审查其有无财产物质管理制度;财产物质是否定期进行盘点并核对记录。⑥审查其是否建立了生产、经营责任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有无奖励、惩罚制度。⑦审查其有无内部审计制度;能否起到查错、揭弊及监督的作用。⑧审查其是否有与上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对比的措施,是否改进和提高。2、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主要审查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过多的或不必要的控制,有无把一般控制点误作关键控制部位,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内部控制的成本和效益是否合算。只有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点和控制环节,才能使其发挥积极作用。3、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审计内容主要是:检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结果,观察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和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关键在于看它是否起作用,是否严格执行。
四是改进审计方法。随着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审计人员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灵活应付各种风险因素。同时,为了适应高度风险的现代经济社会,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在适用制度基础审计法的基础上,要逐步融入并强调对风险因素的分析与评价,运用风险决策模式进行评价、取证,风险基础审计法便应运而生。风险基础审计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统筹使用各种审计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形成具有合理意见的一种审计取证方法。风险基础审计法大量运用了分析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审计风险的过程。同时,促使审计人员更加重视社会需要的研究,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更充分的社会效益。风险基础审计法以被审计业务性质、会计处理过程为出发点研究取证要求,综合考虑内部控制的评价、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检查及详细检查等的运用,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客观公正地评价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促进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只有建立了内外结合的监管机制,并通过审查与评价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才能促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以保障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上一篇
村官工作经历算工作年限吗
下一篇
怎样加强手指手腕的力量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