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备课教案范文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1:41:46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理解寓言意义,培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的能力,以及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和寓意。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联系现实,增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理解重点字词,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培养阅读古文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难点在于对比、衬托手法的理解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联系生活理解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引入:通过三峡水利工程的例子引入“移山的愚公”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遇到难字参照注释或字典解决,教师不指导。
互读课文: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听,发现错误立即指出,对有争议的读音记录下来。
再读课文:强调停顿,参考句中停顿符号,读出句意。
指出通假字:列举示例,如“反”通“返”,“惠”通“慧”等。
试译课文:两人一组,根据注释和理解串译课文大意,讨论解决不明确的语句。
检查掌握情况: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问题,准备后续教学。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