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方案_人教版美术教案大全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2.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情境式、尝试法教学

教具准备:

交通标志牌、习题卡、若干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三、寻找生活中的图形

四、基本练习

五、拓展练习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方案2

教材分析:

花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为人们所喜爱。本课采用《美丽的花》为课题,其目的是通过观察各种花卉的枝叶的组成规律,让学生感受花卉在形状、色彩上的自然美,再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大小对比、前后遮挡等关系),用线条和色彩概括地表现植物的形象,并探究如何将废旧材料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作品。因此,教材的课文导语是“花儿五颜六色,姿态各异。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

教学思路:

本课分为两课时,采用“欣赏—观察—写生—创造”的策略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教师利用盆栽花卉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花卉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用基本形概括花、叶的形状以及前后关系,充分了解花卉的结构。课堂上采用演示与视频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线描写生。

第二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花卉的理解,将收集到的各种废旧物品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材料,通过剪、折、粘、插等制作方法进行再创造,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作品。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二)发展阶段

(三)实践阶段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二)发展阶段

(三)创作实践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

(五)拓展

(六)收拾与整理阶段

评价建议: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方案3

教学目的:

1. 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 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方案4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指导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应会:能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

2. 隐性内容与目标:

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难点: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

课件、绘画工具和多种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欣赏?感悟?畅想

2. 体验?表现?创新

3. 展示?交流?评价

4.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方案5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

二、教学目标:

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卡纸。

六、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内涵很丰富,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当地条件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材。一般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

活动一:欣赏感受——分析评述——掌握特点——设计表现——探讨研究——课外延伸

活动二:了解方法——确定思路——创作表现——交流欣赏。

活动一可将欣赏和创作结合起来,首先给学生欣赏几个经典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动画片片段,美美地饱览卡通明星的多姿风采。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最喜欢其中的那一个卡通形象,为什么?接着从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来分析评述其艺术特点。在分析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如:讲解分析“唐老鸭”的形象特点时,将唐老鸭和生活中的鸭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区别在哪儿?并让他们自己总结,抓住生活原形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简练、鲜明对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艺术特点,为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设计形象。

在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图,自己探索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就一些难点问题提示后,利用课外做出来。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1、简单了解卡通片的制作过程、方法;2、对优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鉴别能力;3、掌握运用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规律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

活动二可由欣赏一本卡通连环画入手,来了解创作卡通连环画的简单方法。创作过程如下:1、根据故事情节,将故事分为若干个场景(策划文字脚本)。2、根据每一个场景构思画面。注意每一副画面都要清楚地表达出故事情节。3、创作绘制出每一副画面。注意:构图饱满,主要的形象要突出;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画面中形象不能差别太大。4、整理装订。最后同学们将做好的连环画互相交流观看,并评出秀的卡通连环画。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将在动画片中所学到的简明、概括、夸张等手法,运用到连环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创作绘制中去。作业要求:活动一:设计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试着让它动起来。活动二;将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编成连环画形式画出来。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