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如何加强项目成本管理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3:42:57
长期以来,项目成本控制责任被简单地归于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这种分工看似明确,但实际上是不利于成本控制的。例如,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会导致窝工和浪费人工费;技术人员如果现场布置不合理,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费增加;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采用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也会增加成本。因此,成本控制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任务,而是需要全员参与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也是必要的。项目经理在项目成本管理和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的经理负责,其他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然而,当前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并未很好地将权、责、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未能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在当前的管理实践中,由于项目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和责任心的原因,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还不能有效地贯彻到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之中。此外,由于工期的制约和完成产值的要求,一些施工企业忽视了预算成本的控制和执行,导致成本较预算成本大幅增加。另外,许多施工企业签订的合同为总价包干合同,项目风险较大,但大多数企业并未按照制度规定采用合同管理,即使采用了合同管理,也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加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是关键。成本管理应该覆盖企业的营销合约、工程技术、物资仓储、财务资金等管理部门及项目经理等现场管理部门。成本控制决不仅仅是工程预算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任务,而是一项涉及各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的综合性管理工作。通过公司内部相应经济合同,可以理顺公司内部经济关系,做到各单位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协作、相互制约,责任分工明确,权力利益相互配。
完善成本管理体制是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措施。首先,必须规范采购程序。施工项目需要使用大量的耗材和众多的设备,尤其是耗材在项目工程成本中占据约70%的比重。规范采购程序可以从源头上加强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购主体和数量控制、价格和时点控制、采购方式控制、质量和供应商控制等。
采购前要广泛搜集信息,建立健全物资采购价格信息库,通过比价鉴别,优化选购,达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分析材料价格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材料采购时间,避免因材料价格上涨而造成材料成本增加。优化采购模式,建立供应商的供货业绩档案,与供应商建立紧密有效的工作关系和信息反馈系统,以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
实行项目责任成本承包管理也是有效措施。在具体实施中,应加强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制定适合项目部的施工定额。合适的项目部施工定额是在依据国家有关行业标准和采用新的先进施工技术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条件下,测算出的建筑安装工人或班组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以这一施工定额作为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计划、分析各分部分项的工、料、机,测算和制定目标成本计划,从而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同样重要。控制材料损耗对于降低项目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节约材料消耗,必须从材料的采购、运输、使用以及竣工后回收等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使用环节主要是管理好领料、用料及核算工作,根据工程进度严格按照企业定额的材料消耗定额测算材料用量,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材料费用支出。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