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人的饥饿机制从生物学角度分析,饥饿感是怎样产生的

1. 过去,生理学家认为饥饿感源于胃部,由于胃部排空后产生。

2. 但实验发现,即使动物的胃部神经被切除,饥饿感仍然存在,表明胃部并非饥饿感产生的直接原因。

3. 胃部大部分被切除的病人,其饥饿感与正常人相似,进一步证明胃部并非饥饿感的直接来源,但饥饿时胃部会产生收缩。

4. 临床观察到,垂体或下丘脑肿瘤患者会出现拒食或过度进食等症状,提示这些器官中存在与饥饿或饱感相关的结构。

5. 1964年6月,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损伤大鼠下丘脑特定区域会导致摄食量增加,体重显著上升,电刺激该区域则使动物拒食,证明这一区域与饱感相关。

6. 同样方法证明下丘脑还存在另一区域,损毁后动物禁食,刺激这一区域则增加进食量,称之为摄食中枢。

7. 食欲是对食物的偏爱或厌恶,受感官、情绪影响,与习惯和生活经验有关。除下丘脑外,脑的其他区域也在食欲形成中发挥作用。

8. 目前认为,下丘脑摄食中枢和饱中枢中的神经细胞对血液中的葡萄糖或脂类浓度变化非常敏感,这些变化通过血液循环被相应中枢感受,产生饱感或饥饿感。

9. 胃部充胀时,会通过激素和神经抑制摄食中枢或降低食欲。

10. 幼儿期若过度饮食,可能提高饱中枢阈值,导致必须摄入更多食物才感到饱,易导致肥胖。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饱中枢阈值。

11. 过分抑制饮食减肥,可能降低摄食中枢兴奋性,严重时可导致厌食症,对身体健康极为有害。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