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建设规划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3:06:10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战略目标,根据相关规划,制定本建设规划。
现状与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激增。当前,我国面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繁重的挑战。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养老机构数量增加,服务规模扩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但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与新形势、新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如缺乏统筹规划、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不足、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政府投入有限等。
必要性和可行性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老龄化速度加快。加强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具备坚实的基础。
功能定位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目标,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体系由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个部分组成,优先保障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兼顾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条件。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强调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因地制宜、深化改革与持续发展等原则。
目标与任务
到2015年,构建制度完善、组织健全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支持体系。重点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水平,增加日间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改造现有床位。
建设方式与运行机制
通过新建、扩建、改建等方式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发挥市场作用,实现社会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公办养老机构应发挥保障性作用,鼓励公建民营,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
资金筹措与保障措施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需多方筹措,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规范运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服务质量。完善扶持政策,推动健康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各地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