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会计信用会计信用的构建设想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强调,会计之本在于“立信”,没有信用就没有会计。因此,建立与完善会计信用是会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了构建会计信用体系,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以下为具体策略:

首先,完善会计行为主体的内部制约机制是会计信用建立的基础。在反常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缺位、经营者越位现象凸显,因此需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明确财产权利归属。明晰产权可以合理配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公平分配利益,明确各自职责,从而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此外,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周期性检查与抽查,及时解决问题,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其次,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监控机制是会计信用建立的关键。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我国注册会计师在经济上独立性不足,与客户关系复杂,难以实施有效审计。因此,需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增加会计师事务所注册资本金要求,提高风险准备金比例,对有不良记录的注册会计师取消证券、期货业务资格,以增加违规成本。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确保审计质量。

再者,建立会计信用评级及其公告制度是会计信用建立的技术平台。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会计信用评级制度,并与财政、审计、税务、工商、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机构合作,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同时,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和通讯技术,及时发布会计信用评级结果,增强社会监督,打击和抵制会计失信行为。

此外,完善会计法律制度及其执行机制是会计信用建立的前提。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预测未来会计环境变化,避免不确定性对会计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会计造假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及经济处罚,增加失信成本。此外,建立会计造假者的民事赔偿责任,确保失信者遭受严重经济损失。

最后,树立会计诚信的道德观念是会计信用建立的根本。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首先树立诚信观念,为其他市场主体树立榜样。在会计行业内,应长期开展包括会计诚信在内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信用档案,供社会公众监督。通过全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环境,使会计失信行为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