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因素理论
- 培训职业
- 2025-05-03 22:37:54
关于“什么是双因素理论?如何利用双因素理论进行激励”的问题答案如下:
1、理论内容:
将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为两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多指与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如公司政策和管理、工资待遇、人际关系等。
激励因素多指和工作内容有关的因素,如工作本身具有的挑战性、奖励、晋升、成就等。保健因素的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不能使其满意,也调动不了员工的积极性,只起到保健的作用;激励因素的满足则可提高人的积极性,是人们行为动力的真正来源,因而可产生激励作用。
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赫兹伯格提出,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2、实际应用:
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只能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管理者在管理中不能忽视保健因素,否则会导致员工的不满,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但也没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
即使在进行物质激励的时候,也要考虑尽可能地增加物质激励的精神含量。管理者要想持久与高效地激励员工,必须改进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再设计,使工作丰富化和扩大化。注重内在激励,如给人以发展、成长、晋升的机会。
拓展知识:
双因素理论亦称“激励—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59年提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
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
这些因素都是工作以外的因素,如果满足这些因素,能消除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人们更积极的行为。
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的意义及挑战性、责任感、晋升、发展等。这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可以使人产生很大的激励,若得不到满足,也不会像保健因素那样产生不满情绪。
下一篇
求统计学答案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