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长期努力坚持的结果,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年龄较小,可塑性非常强,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提高今后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想培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此时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还比较差,上课时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对这些学生,课前预习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能够让学生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关注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从而在课程开始时学习有侧重点,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听讲。对于老师来说,对于那些课前预习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表扬,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言语性的。这些表扬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从而反过来促进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老师要长期保持激励课前预习的学生,长此以往也能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2、养成上课专心听讲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很重要,通过专心听讲的方式才能把老师讲解的内容听进去。但是,光有专心听讲是不够的,还需要勤于思考,否则也不能把老师讲解的内容转化为自己学到的知识,老师的讲解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思维训练的学科。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带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方面,老师的讲课要具有创意,由此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老师要懂的如何去激发学生动脑,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都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要有所保留,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可以考虑数学小组的模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虚荣心强、喜欢比较的心理。有时因为教师的一句表扬、学生之间的互相鼓励等就会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小组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小组活动中互帮互助,体会合作的乐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上述回答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