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品6篇)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3:22:25
恐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
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对恐龙有全面具体介绍,文章结构清晰。
学情分析:恐龙作为两亿年前的地球主宰,是爬行动物,与神话传说中的龙无关,种类繁多,生活形态多样,6000万年前消失。文章以“恐龙”为题,吸引读者。
教学要求:1.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2. 理解内容,了解恐龙种类、形态与习性;3. 有感情朗读;4. 背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学习《恐龙》一课,今天一起探索奇妙的恐龙世界。
二、精读:1. 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介绍的恐龙种类。2. 分组合作,选择喜爱的恐龙,读句子,讨论如何读得更好。3. 认识恐龙模型,了解特点,介绍知识。
三、总结:认识众多恐龙后,能否介绍给他人?4人小组选择喜欢的恐龙,将句子读好,介绍给他人。分享收集的资料。
四、拓展:恐龙还有亲戚——鱼龙和翼龙。了解它们的特点,指导朗读。
五、提问:除了书中介绍的,还有哪些恐龙?
六、小结:恐龙虽已消失,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它们的形态与习性,激发了探索兴趣。
恐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十一课《恐龙》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内容,了解恐龙种类、形态与习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了解恐龙出现时间、生活环境。
二、讲读第二、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恐龙种类,交流感兴趣特点,学习说明方法。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恐龙食性。
四、第五自然段:讨论恐龙消失原因。
五、延伸:开展恐龙知识交流活动,了解恐龙更多信息。
六、总结:恐龙虽已消失,但通过学习,我们对它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
恐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3)
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2. 朗读、背诵;3. 了解恐龙演化过程,激发科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恐龙演化过程,体会课文语言。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资料查找,DVD光碟,打印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看《与龙同行》DVD,了解恐龙飞向蓝天
上一篇
三八煤矿二线能挣多少钱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