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求研究高仙芝的文章。

第三十四章

于是蜂拥而去,等到了对岸,人不湿旗,马不湿鞯,济而成列。

  

  高仙芝欢喜,对边令诚说:“以前他们打仗,都是走到一半敌兵就杀来,可今日我都过了河,摆好了阵列,他们还不来,真是天赐我也!”于是登山挑衅,吐蕃军出城大战,从早上七点打到早上十点,大破敌军。

  高仙芝下令歇息,一切安然,可到了夜里,他忽然又神经病似的让人杀去,唐兵若然碰见吐蕃兵,杀了个措手不及,死五千人,生擒千人,其余兵马全部走散。高仙芝得了马匹千余,军资器械不可胜数。但这也就意味着,吐蕃彻底被他惹毛了,以后的路,只能越来越难走。

  

  李隆基得到消息,首先想到让人去探视。

  于是,一个道人就来到了前线,他听边令诚诉说了目前的困境。道人的主要作用就是听,听完就发呆,然后跟着一群人抱怨。如今真是苦憋,大军已经行进到了这个地方,还能怎么办呢?高仙芝似乎没什么怕的,他让老弱病残3000人留下守住连云堡,自己则率大军继续前进。

  大军急行了三天三夜,杀到了达坦驹岭(克什米尔北部德尔果德山口)。

  

  这又是一处险要,海拔4700米,岭下为阿弩越城。

  冰川谷口,这根本就不是人能呆的地方,况且东西两边都有冰川,二三十里地都是冰疙瘩,万一搞不好,全军可就彻底去见阎王了。高仙芝知道士卒不敢下山口,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极度流氓的办法。

  

  他让自己的亲信二十余人(需要胡人)扮演阿弩越使者,等军队行进到了坦驹岭,他们就捧着好东西来迎接他的大驾。军队行进了一段时间,很快就到了谷口,众人不敢下去,纷纷抗议:“下头就是冰川,大将想让我们去哪里?”

  高仙芝哈哈大笑,忽然,远方点点出现了二十几位身穿异域服饰的人,是的,那就是阿弩越的使者。

  你瞧瞧,都有人上来了,咱还下不去,再说了,人家城主都派人来迎接咱们了,你们怕什么?

  

  听了此番话,士卒不好意思地笑了。

  使者大声宣布:“阿弩越城城主好心奉迎,如今娑夷河(就是传说中的弱水)的藤桥已经被砍断了!”

  万众欢呼,因为藤桥是这座城池和吐蕃唯一的通道,吐蕃想要援助他们,就必须从这条藤桥通过。桥是人家花了一年造好的,断了以后重新打造,也得一年。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高仙芝用来鼓舞士气的把戏,骗人的。城外的藤桥还在,唐军在山口往下行进,吐蕃正紧急派出援军。

  

  阿弩越城守军为了争取时间,先假装投降。

  所以,高仙芝的部队顺利进入了城内,入城后,这家伙先让将军席元庆、贺娄余润领兵为大家修桥梁、铺道路。高仙芝认为在城里灭了对手,恐怕伤及无辜。次日,他让席元庆率1000多人去小勃律首府(孽多城),通告小勃律王:“我们此番前来只是向大勃律去,借道而已,希望行个方便!”

  不出所料,城内有几名将领一心归顺吐蕃,但高仙芝早就想到了这点,他让席元庆假装赐给首领们宝贝,将首领一网打尽。

  

  百姓都避难去了别处,高仙芝立刻率领主力杀进城池,让人砍断藤桥(这藤桥不好砍,花了席元庆先生足足一天的时间)。藤桥刚断不久,吐蕃援军就已经杀到了对岸,大家望洋兴叹地看着一脸坏笑的席元庆。

  小勃律王知道没希望了,于是投降。

  唐军没费劲就平了小勃律一国,军威浩荡,拂菻、大食等七十二国,纷纷慑服,归降大唐。

  

  天宝六年八月,高仙芝带着勃律王和勃律公主班师回朝。

  他让捷报的使者火速回京禀奏,等到了河西,高仙芝才想起来,他把夫蒙灵察给忘了。他干事都没给自己的上司任何信息,只想着赶紧通知长安方面。绕过上司给老总直接上奏,可是兵家大忌。所以,夫蒙灵察同志相当愤怒,脸色难看。见高仙芝进门,他破口大骂:“吃狗肠的高丽奴!吃狗屎的高丽棒子!于阗是谁让你得了?(啖狗肠高丽奴!啖狗屎高丽奴!于阗使谁与汝奏得?)”

  高仙芝恍然,诺诺地说:“中丞。”

  “焉耆镇守使谁边得?”

  “中丞。”

  “安西副都护使谁边得?”

  “中丞。”

  “安西都知兵马使谁边得?”

  “中丞。”

  

  夫蒙灵察继续愤怒:“都是我,都是我!你怎么不等我处分就私自上了捷报!你这高丽棒子,合该斩首,念你新立大功,不再处置!”他面对送捷报的刘单,霹雳一般呵斥:“我听说你会上捷报?”刘单大惧,磕头请罪。李隆基得了夫蒙灵察的奏报,本也想拿了高仙芝问罪,但边令诚写了一份事件起因经过表给李隆基看,这才免了灾难。

  李隆基对高仙芝非常感兴趣,这年六月,他制授高仙芝鸿胪卿、摄御史中丞,代替夫蒙灵察为四镇节度使。

  

  首先要说明的是,大唐,各族人平等相待,所以,高丽族的高仙芝对自己这个羌族的老上司夫蒙灵察还是很尊重的。夫蒙灵察失了权势,高仙芝当了节度使,每日见面,真是让人汗颜。

  夫蒙灵察办公碰见高仙芝,都不好意思抬头,可高仙芝却趋走如故(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说的就是学生碰见老师要低头急速挪步走),让夫蒙灵察更加不安。如今的高仙芝,已经是朝廷的重臣,荣宠非常,豪宅大院,赏赐不可胜计。但夫蒙灵察担心错了,高仙芝是个好汉,受了奖赏一律分散给众人,人有所求,也尽力答应。高舍鸡曾经认为自己这个儿子窝窝囊囊成不了大事,如今当上了大官,看起来还真是那么一块料。

  

  高仙芝和一个名叫封常清的蒲州(山西猗氏县)人,两人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中难得的佳话。

  封常清的外祖父曾经被流放到了安西,干的是守城门的角色,类似于看大门儿的老头。可此老头读书甚多,每日就在城楼上教封常清这个孩子读书。等外祖父死了,封常清自己一个人,除了一身的知识,别无它用。所以,封常清穷得吃不上饭,一直混到三十多岁,在安西这样并不难混的地方,也没落下什么。

  一日,他看见三十来个人簇拥着一位高大英俊的将军出城,他知道,这又是夫蒙灵察的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出门了。

  

  封常清仰天长叹,奋而执笔,写成一封自荐信,向高仙芝推荐了自己。

  我虽无半文积储,亦无半点功劳,然读书万卷,欲投将军门下,请预一傔!常

  

  高仙芝接见过这个人,封常清,瘦骨嶙峋,眼睛眯着,还瘸了一只脚。因此时大唐正盛行看人风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岭南气度”,李隆基要求人,都按照张九龄的英姿要求,所以下头的人也跟着效仿。高仙芝第一眼看到他,就下定决心坚决不要,要了他能干什么?装门童还差八百里呢。

  简单来说,高仙芝说,你很不错,文辞也好,可是我们现在不需要这类人才啦。

  高仙芝让封常清回家,然而,第二日一大早,此人再次投牒自荐,惹毛了高仙芝。高仙芝冷冰冰地对他说:“我们奏傔已经够了,何烦复来!”

  

  封常清,穷人,你能有点骨气吗?

  封常清一身破旧地立在那里,听罢高仙芝的话,他勃然作色:“常清仰慕高公大义,愿意屈身执鞭,所以不想靠着别人推荐,怎么您竟会如此拒绝!公若以方圆取人,则士大夫无不投奔;若以貌取人,怕是要毁了一世英名!”高仙芝赧然,让人赶紧把这个疯子赶走。

  封常清也豁出去了,死活就是不走。

  

  许多人认为,低三下四就是贱。

  然而,封常清会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骨气。

  

  一连几十天(看清,不是十几天),封常清早晚等在高仙芝门前,高仙芝哭笑不得,不得已,才让他当了傔奏。封常清在这个位置上,一直默默无闻,极少有人回想起这个瘦瘦的瘸子。

  天宝初年,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往北,西去碎叶,李隆基敕灵察邀击。灵察让高仙芝以二千骑兵,从副城向北至绫岭下,遇贼大战。而封常清,则在幕中偷偷作计划,将敌我双方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情况一一列举,呈交给了高仙芝。高仙芝战罢,这才大惊,他能想到的,封常清全都写到了,没想到的,封常清也写到了!

  

  等大军撤回去后,判官刘眺、独孤峻等人问曰:“那几封捷书,是谁写的?”他们显得非常兴奋,“副大使幕下有如此豪杰!?”

  高仙芝答曰:“就是仙芝的傔人,封常清。”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