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始与流变的一点民间观察。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其鼎盛时期。然而好景不长,秦始皇天下-统,中国即走上了专制极权道路,学术自由在秦“焚书坑儒”之后,逐渐式微。到了汉武帝时代,听董仲舒之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孔孟的儒家学说,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其核心理论,就是“三纲五常”,其中“君为臣纲”是-条主线。到了宋明有程颐程颢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即程朱理学,提倡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其“存天理”的天理,就是皇权天授,帝制永固;而“灭人欲”则是要灭掉人生来平等,民主自由人权是与生俱来的需求。这就比董仲舒走的更远了。逐步走向了说得好听一点的是“文以载道” 的实用主义,实质就是文化专制。用现在的话语来说,就是文学乃至一切意识形态,都要为政治服务,也就是要为统治者服务!这种以帝王利益为核心利益的文化, 实质就是帝王文化。我这个意见是否片面,可以讨论争辩,但有-事实必须正视,就是在历代王朝更迭过程中,新一代兴起时几乎都在批判儒家学说,推翻三纲五常,不承认什么皇权天授,否则他就不能唤起民众。而一旦后起者夺得了政权,又几乎无例外的要重新祭起儒家三纲五常的大旗,目的也很明确,要庶民们承认自己也是皇权天授。中国已经在这样循环反复中倒腾几千年了,到今天也未改变。要说都是拜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赐,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那说它起了重要作用,应该是说得通的。

  如此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岂非全无是处,那中华民族是如何延续数千年的,岂不是早该灭亡了吗?这不是民族虚无主义吗?应该说这样的反诘很有道理,它提醒我们观察问题切忌简单化,不能直线思维,尤其是关系到我们祖先数千年的种族延绵,其生存环境、政治生态、思维状况,乃至道德操守、价值判断,诸多重大问题时,必须慎重对待!怎样才能做到持之公允,不偏不倚,既尊重传统文化中的正面价值,敬畏它在维系我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经历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又能批判其保守性闭塞性,尤其是它与数千年帝制的因袭,不可分割的关系,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与批判,使其从腐朽反动的帝制文化中剥离出来,早日与世界先进文明接轨,快步实现国家现代化。任重又道远,不可掉以轻心,不能信口雌黄。

  笔者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另-起源,即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封建宗法制度,及延续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略说一二。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确切一点说就是儒学与帝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庙堂之高上层之间的纠葛,那儒学还有与江湖之远的基层之间有更深密的关联,或曰儒家学说与中国农耕文明、宗法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这才是儒学所以能延绵数千年,至今还有较强生命力,依然受到严重关注的根本原因。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