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如下:

1. 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包括反应敏捷、体格健壮、耳聪目明、声音洪亮。

2. 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包括:

- 正确对待自己,认同自我和职业;

- 具备高尚的师德;

- 始终保持乐观的心境;

- 有效经营和谐的人际关系;

- 永远保持健康的人格。

3. 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4. 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 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 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 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 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客观的估计;

-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 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