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求助:审计文化建设对提高审计质量影响的研究

当前,在全面深入地开展审计文化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如何结合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际,提出有效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从而促使审计文化建设更快更好地走向科学和自觉,全面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也已经成为摆在全国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突出中国特色,科学制订审计文化建设规划    一是确定审计文化建设的原则。以人为本,事业引领,为审计工作和审计事业发展服务;兼容并蓄,突出特色,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文化和其他先进文化,反映审计工作本质和审计职业特征,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科学指导,全员参与,以提升审计队伍素质为核心;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以促进审计事业发展为检验标准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二是明确审计文化建设的目标。包括近期和远期目标,如构建审计核心价值观,履行职责严格依法,工作作风文明低调思想道德诚实守信,生活情趣健康高雅。在规划时既要体现超前意识,又要考虑具体情况和动态性,力求符合客观实际,选择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的关键问题,实现突破性发展。    三是突出审计文化的中国特色。从审计的特点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审计文化先进成果,结合实际发展创新,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文化。以审计文化创新为载体,培养审计人员正确的理念,提高审计能力,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创新。    二、推动机制创新,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是是用制度创新发展审计文化。以建章立制为保障,激发活力为重点,把传统与国际文化的精髓吸收到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把国家审计制度融入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不断推动审计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理论研究、考核评价、成果转化与传播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创新,健全责任机制、奖惩机制、测评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审计文化长效机制。如,让绩效考评成为决定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主要依据,研究如何在国家审计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涵盖“依法”、“独立”、“奉献”精神,如何衡量个人努力对团队成绩的贡献。    二是加强载体建设和方法创新。把先进的思想理念转变为审计制度、审计行动、审计成果,并形成审计人员追求,进而形成审计的文化。用丰富的载体展示审计文化,开展好学习型机关建设活动、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审计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拓展审计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形成审计文化建设的合力。在经费、设施等方面创造物质条件,以教育为先导,强化审计培训,积极组织健康有益的业余文化活动,陶冶审计干部情操,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审计文化建设,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组织落到,动员广大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审计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发挥好工青妇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保证审计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三、形成发展格局,构建审计文化的多维建设体系    一是坚持“三位一体”的审计文化建设格局。即坚持审计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同步推进的审计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其中,以共同价值体系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建设是根本,以共同行为规范为核心的行为文化建设是关键,以审计文化载体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和保障,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二是充分挖掘和深化审计文化内涵。搭建审计文化建设理论框架,既强化外部教育,又引导自我修养,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民本意识,使国家审计的外在特征得到充分的彰显,好懂、好记、好贯彻、好宣传。    三是构建审计人员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巩固审计人员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培育审计人员的人文素养,张扬审计人员的科学民主精神。以《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内容,建立审计工作的标准,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建立和完善审计人员共同的价值体系,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一致的精神纽带,并融入审计队伍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 把审计价值与审计人员个人价值统一起来,增强审计人员的主体意识,转化为审计人员的自觉追求。着力打造共同愿景、核心价值观和审计精神,大力弘扬依法审计、执法为民、文明审计的核心价值理念,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主体性作用,倡导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让审计人员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逐步拥有共同的审计理想和审计目标,不断巩固审计人员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发挥审计人员的主体作用    一是注重做好多个方面的结合工作。把审计行为文化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人文素质基础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情感人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理论培育与实践培育相结合、培育内容通俗化与培育手段现代化相结合。从而增强政治修养,树立核心价值观;提高理论修养,掌握文化武器;强化职业道德,抓住建设主线;提高文艺修养,打牢建设根基。    二是精神、制度和物质不可偏废。审计精神是维系审计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全体审计人员共同承认并遵守的价值体系,是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有了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精神,审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才有构建的骨架。物质文化建设要求真务实,既要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又要提倡勤俭节约。注重审计文化的规律性,继承发扬,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借鉴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使审计文化建设过程成为审计人员素质提高的过程,成为审计人员不断得到激励的过程,树立一种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严谨细致、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    五、全面广泛宣传,提高审计文化建设的社会参与度    一是确立审计文化的主流地位。突出媒体作用、加大披露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形成审计人员的思想共识,提高审计人员乃至全社会的参与意识,构筑审计文化互动模式。    二是用整合资源打造审计文化精品。加强与文化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推动本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审计机关的作用。弘扬传统文化优势,打造区域审计文化品牌。    三是强化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审计监督。突出审计监督重点,根据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抓住文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重大事项,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在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民族和地方特色文化、改善农村文化条件等方面,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    六、面向发展未来,深化审计廉政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增强开展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以强化思想认识为切入点,抓好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党纪条规学习,开展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二是大力推进审计廉政文化建设。以打造教育载体为突破口,通过开设廉政文化网、建立廉政文化室、搭建廉政文化墙、创作廉政艺术品、构筑廉政警戒线、开通廉政直通车,开展读书思廉、家庭助廉、廉政知识竞赛、廉政文化研讨等活动,不断赋予廉政教育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是扎实抓好审计廉政文化建设。以系统组织筹划为推动力,围绕审计的全过程,查找廉政风险点,建立预防为主和可操作的廉政风险管理办法。通过精心组织、全面筹划、建章立制、营造氛围来努力打造廉洁品牌。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纪律,切断与被审计单位的任何经济联系,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四是加强对审计现场的监督检查。通过审计巡访、审计回访,签订责任状、审计组点公示、撤点征询等形式,强化对审计现场廉政制度的监督,严防审计权力设租、创租和寻租,确保廉洁从审。    七、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创新    一是加快审计技术方法的现代化进程,积极实施审计信息化工程,在审计项目中推广应用和实现审计手段创新,以此促进计算机审计成果质量不断提高,为实现审计机关的审计文化建设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二是探索对被审计对象及人员、审计方面及人员行为的数据设计、收集和分析,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促进跨国家、跨地区及跨行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以深化信息技术的审计应用来推动营造完善全社会的文化发展机制,捍卫社会主义文化成果的规模和权属;维护社会主义文化安全,预防、排解和控制文化风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资产的总量扩大、资产增量、质量提升;发挥对财务收支秩序不规范、内控管理不完善等不良行为和风气的治理作用。    三是促使审计人员通过持久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新情况,依托信息技术搞好审计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审计文化建设的需要。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