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开展家庭教育应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什么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1、个人品德对孩子的积极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曹萍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该如何落实和践行?就是要从培养孩子的个人品德开始。曹萍说,品德形成是内化的过程和产物,内化的过程凸显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品德是道德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真正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结果的出现,是经过不断的内化。

“不能说家长们没有对孩子进行个人品德的教育,但目前有些欠缺。”曹萍发现,成年人对孩子的教育有一种倾向,觉得知识很重要,学习成绩好,考上好大学就会有好工作,一生就可以完美顺利。“这种观念具有很大风险。”她说,如果没有好的品德,孩子知识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可能出现问题的风险越大。

2、孩子应该具备善良、担当和勤俭的品德

孩子应该拥有哪些个人品德?曹萍认为,首先要拥有善良的品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叫友善;其次是担当,也叫责任;再次是勤俭。她认为,友善落到家庭中,就是培养孩子的孝敬,孝敬长辈。如果一个孩子连父母都不孝敬,走向社会,也不会有敬畏之心,不会有谦卑的态度。

“孩子有了担当,就有了勇气,就敢闯荡世界。”她还表示,有些孩子对于勤俭认知模糊,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劳动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财富是通过勤劳获得的,要做到勤俭节约不浪费。不浪费是一个人非常好的品德与行为。”曹萍说,现如今大自然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多是人为造成。不珍惜资源造成过多浪费,应该值得反思。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