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如何做好环境监测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3:23:11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实施,各地需严格遵循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的指导。首先,各地需明确分解环境质量指标,并在地方规划中明确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以确保其目标的顺利达成。
其次,强化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与达标验收是提升监测能力的关键。根据相关通知,各级环境监测站需加强标准化建设,如市级和县级站的达标验收工作,目标是尽快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标准化整体验收,确保监测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监测网络方面,要不断完善,扩大监测范围。国控监测点位需要优化调整,着重关注城市空气质量、重点流域、地下水等领域的监测,并扩大城市空气和地表水的覆盖范围,通过监测预警和网络管理,提高环境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利用卫星环境遥感技术也是提升环境监测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一体化进程,遥感技术可应用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保护区监督核查、水体污染监测等多个领域,提高监测技术的业务化运行,并服务于环境管理决策。
对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需加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与考核,涉及452个县的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将由相关省(区、市)协同财政部门组织,包括水质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填报等环节,以促进基层生态环境的改善。
最后,重金属监测工作不可忽视,按照《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意见》,各地需认真部署和落实,特别是开展污染源重金属自动监测,探索建立长效监测管理体系,并确保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监测站点的监测能力提升。
扩展资料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