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中级宏观经济学 | 第10讲:总供给

本文探讨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的总供给理论。首先介绍四种总供给模型,它们认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解释了物价水平变动与产出波动之间的关联。粘性工资模型中,名义工资调整滞后于经济变动,导致物价上升时产出增加,说明了总供给曲线倾斜的原因。具体分析中,工人和企业根据目标实际工资和物价预期决定名义工资,名义工资不变时,物价上升导致实际工资下降,推动产出增加,总供给曲线因此向右上方倾斜。

工人错觉模型进一步解释,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影响劳动供给,因为工人可能混淆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模型中的劳动供给与需求函数分别反映实际工资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以及物价水平对劳动供给的错觉。物价上升导致劳动供给曲线右移,实际工资下降,就业水平提高,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不完全信息模型探讨企业对价格变化的暂时错觉如何导致供给增加,粘性价格模型则关注企业价格调整的滞后性。这些模型共同说明了总供给曲线倾斜的原因,即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接着,文章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它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模型方程描述了通货膨胀率受预期通货膨胀、失业与自然率背离以及供给冲击的影响。奥肯定理指出产出与失业率的负相关性,适应性预期假说则强调过去的通货膨胀对未来预期的影响。

通过分析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各项,文章阐述了通货膨胀的惯性、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以及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等现象。最终,文章引用了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作为参考,为读者提供了深入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资源。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