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沙有哪些著名非遗项目 长沙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 培训职业
- 2025-05-11 18:20:36
湘绣以其浓郁的湘楚地方文化特色和高超的刺绣艺术闻名,被誉为“湘绣甲天下”。湘绣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以着色层次丰富、绣品如画为特点,成为蜚声中外的刺绣名品。湘绣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收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沙坪湘绣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沙坪镇也因此获得“中国湘绣之乡”称号。
湘剧是湖南传统的地方大戏剧种,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湘剧有高腔、低牌子、昆腔和弹腔四大声腔,表演程式严谨,服饰、脸谱都具有浓厚的湖湘地方特色。湘剧剧目丰富,如《琵琶上路》、《打猎回书》等,深受观众喜爱。湘剧不仅展现了湖湘地区的音乐、语言和舞蹈艺术,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花鼓戏是中国著名的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花鼓戏音乐曲调丰富,以表演“两小”和“三小”戏为特色。长沙花鼓戏形成于清朝,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代表作《刘海砍樵》、《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广受好评,成为长沙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浏阳花炮以其造型美观、色彩鲜艳、质量可靠而闻名,被誉为“浏阳花炮震天下”。花炮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使用土纸、土硝、硫磺、炭末等原料,共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浏阳花炮制作技艺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长沙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市也因此获得“中国烟花之乡”的美誉。
长沙臭豆腐是长沙乃至湖南的特色小吃,以其焦脆而不糊、细嫩而不腻、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而著称。火宫殿制作的臭豆腐最为正宗,其卤水制作、浸泡的特殊工艺使其入选长沙市级、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还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臭豆腐,火宫殿还有八大小吃制作技艺入选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沙铜官陶瓷是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的地方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长沙著名的工艺品特产之一。铜官陶瓷技艺独特,主要制作技艺包括拉坯成型、捏坯成型、雕塑成型、贴花、画花、制釉、制泥、烧成等。产品细腻如瓷,润泽如玉,坚固如石,深受中外各界欢迎。铜官陶瓷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沙弹词,又称“唱讲”、“讲评”、“平讲曲”,是湖南省的传统曲艺之一,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沙弹词源于渔鼓道情,主要流行于湖南湘江、资水流域,具有“古、多、广、情、谐”的艺术特征。唱腔甜美圆润,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深受观众喜爱。
菊花石雕刻技艺流传在浏阳地区,以在石头上雕刻菊花等纹理而著称,是长沙浏阳市独特的手工艺品。菊花石雕历史悠久,早在百年前已闻名世界,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菊花石雕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沙剪纸是长沙地区流传盛广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以望城剪纸最具代表性。望城剪纸风格多样,内容纯朴秀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国内剪纸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望城剪纸被评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捞刀河刀剪是湖南有名的工艺品,产于长沙捞刀河镇,与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齐名,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捞刀河刀剪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至今已延绵五百余年,技艺超凡,传统制作技艺要经过四五十道工艺。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