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军为什么打到东欧就停止了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4:56:06
蒙古人打到欧洲,主要是在第二次西征时期发生的事情,第一次西征也打到了欧洲,但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役,第三次西征的主攻方向是阿拉伯帝国,也没有分出多大的精力投入到欧洲的作战当中,而蒙古军打到东欧地区就停止进攻,原因有很多,比如西征的目的、蒙古大汗的汗位、军事作战的具体情况以及占领领土过多无法消化等等原因,以下会一一分析。
三次西征对欧洲的作战第一次西征的时候,是打到欧洲地区的是哲别的速不台率领的一支偏师,大约有2万人,他们当时打到了今天的俄罗斯境内,而当时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攻打欧洲国家,而是当时在攻下花剌子模帝国的首都后,其国王摩诃末出逃,成吉思汗便派哲别和速不台追击摩诃末,也就是说当时哲别和速不台的任务是追到摩诃末,杀了或者俘虏他,不过在俄罗斯境内打了一圈后没有找到摩诃末,便打道回府了。
而第三次西征的主要进攻对象是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在这场西征中,蒙古人灭亡了阿拉伯帝国,一直打到了小亚细亚和中东地区,不过在这个时候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进攻钓鱼城的时候意外战死,西征统帅旭烈兀便带领西征主力回到蒙古高原争夺汗位,留下了怯的不花带领部分蒙古军驻守当地,西征也就此结束了。所以这里主要说一下第二次西征。
第二次西征又被称为是长子西征,因为此次西征的统帅人物都是蒙古各大汗国国王长子,分别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长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长子拜答儿、三子窝阔台长子贵由及四子拖雷长子蒙哥,以术赤长子拔都为主帅,主攻方向先是今天的俄罗斯地区,在攻占俄罗斯地区之后再深入欧洲。西征开始的时间是1236年,参与西征的蒙古军总数在15万人左右
由于当时俄罗斯国家还没有形成,基本都是一些零散的大公国,所以蒙古军在俄罗斯境内也没遇到多少阻力,只是在一些攻城战中消耗了些时间,总的来说俄罗斯的部队没有给蒙古军造成什么损失,到了1240年初的时候,俄罗斯地区已基本被蒙古军搞定。之后蒙古军便兵分三路,主攻方向是今天的匈牙利,除了留下3万兵马在俄罗斯地区以外
其余12万人马都参与了这次进攻,北路以拜答儿为统帅,率领察合台部下的3万人摧毁马札儿外援波兰;南路以合丹为统帅,率领窝阔台部下的3万人,绕过喀尔巴阡山脉,自南迂回前进;中路以拔都、速不台为统帅,率领6万大军,越过喀尔巴阡山直向京城丕思惕(今匈牙利布达佩斯市附近)进军。
北路拜答儿在进攻波兰的过程中,遭遇了当时欧洲最强的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当时有三大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于勒格尼兹附近展开了一场大战,参与此战的条顿骑士团大约有1万人,这1万名骑士的特点就是人高马大,装甲厚重。
当时的条顿骑士团连人带马都装备了厚重的铠甲,而由于铠甲太重,以至于要用起重机才能完成铠甲的装配,那个时候的条顿骑士团,用坦克来形容他们也一点都不为过。面对这样的骑士团,如果蒙古人跟他们正面硬刚的话基本是没有胜算的,不过蒙古人的战术却用的非常好。在交战的时候,蒙古人先是派出了轻骑兵与之交战,而轻骑兵在遇到骑士团的时候只放箭,并不与对方短兵相接,放完箭就跑。
而由于条顿骑士团都是重甲装备,轻骑兵一旦逃跑,他们也根本就追不上,然后轻骑兵跑远了之后再折回到条顿骑士团跟前,再放箭,再跑,如此反复,而条顿骑士团就一路跟着蒙古人的轻骑兵不断地追击,直到被蒙古人消耗的精疲力尽的时候,蒙古人才出动了重起兵对条顿骑士团发起了致命的攻击,此战条顿骑士团一万余人基本全军覆没,这一战之后,北路军便扫清了一切障碍,赶到了匈牙利与中路军汇合了。
而南路军没有遇到多少障碍,在第二年4月与中路军会和。在此说明一下当时欧洲的军事情况,当时欧洲是分为一诸多小国,其中由很多贵族领地组成,而骑士是当时欧洲军队中的绝对主力,一个骑士往往是一个小领主,其装备来说在当时都是最为昂贵的,在当时的欧洲一般如果说一个领主出兵10个骑士,其实并不是说这个领主只出了10个兵,而是至少30-40人,因为每个骑士身边都有辅助人员,一般是3-4人左右。
在具体作战的时候,如果骑士被对方打垮了,那么这支部队其实就基本没有战斗力了。在西征的蒙古军集中了三路人马后,便开始了对匈牙利的进攻,在1241年4月份攻到了当时匈牙利的首都佩斯附近。(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原先是两座城,多瑙河以东部分为佩斯,以西部分为布达,后来两座城市合并为了布达佩斯,当时的首都是多瑙河以东的佩斯)
当时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在佩斯附近集结了10万大军,并不急于与蒙古人决战,而蒙古人连续攻城不破,便诈败撤退,贝拉四世见状便带领10万大军追击蒙古军,追到赛约河以西的时候留下了1000名士兵守桥,自己继续带领主力部队过河追击蒙古军。
到了1241年4月10日夜间的时候,蒙古军对匈牙利军发动了总攻,一路由主帅拔都带领,攻击守桥的匈牙利部队,一路由速不台带领,迂回到了匈牙利主力部队侧后方发动进攻。拔都在经过一番激战后夺取了大桥,到了11日黎明的时候,速不台也迂回到了匈牙利大军的侧后方,于是蒙古人便对匈牙利军发动了总攻,匈牙利军在蒙古人的猛攻下伤亡惨重,拔都命蒙古军三面合围,留一缺口让匈牙利军逃跑,匈牙利军便在逃跑过程中大乱,一路被蒙古军不断地追杀,最终击败了匈牙利军。
此战匈牙利军死亡达7万余人,但蒙古军自身也伤亡惨重。之后拔都便拿下了匈牙利首都佩斯。在赛约河之战歼灭了匈牙利军主力后,蒙古军便横扫了匈牙利的其他地方,但是到了1242年初的时候,蒙古高原传来消息,大汗窝阔台去世,于是西征大军便停止了西征,返回了蒙古高原。那么为什么蒙古人基本上打到东欧地区(其实第二次西征已经打到了中欧地区)就返回了呢?我们从蒙古人西征的过程中也不难看出原因:
一是蒙古高原的汗位问题。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都是因为蒙古当时的大汗去世,西征便马上停止了。因为对于西征的最高将领来说(都是有资格继承汗位的人担任的最高统帅),蒙古高原的汗位对于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一旦大汗去世,他们如果不回去的话就肯定会失去汗位,所以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的时候,一旦蒙古高原的大汗去世,他们便马上停止了西征,率领西征主力返回了。
二是路途太过于遥远。其实第一次西征,蒙古人在路上就花了2年时间,第二次西征是从1236年开始到1241年结束,从1236年出发到1237年主力部队抵达俄罗斯地区作战,这个路程就用了差不多1年的时间。西征在1241年结束,但此时西征的主力部队还在欧洲,回去的时间并没有算,如果算上回去的时间,也用去了1年左右。
第三次西征情况类似,一去一回的时间基本在2年左右。虽然蒙古人基本都是骑兵,但是古代交通条件远不及现在这么发达,而且蒙古人出动的是一支大军,大军需要结队出行,其行进速度自然比单独骑行的速度要慢了许多。因为路途遥远,所以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也很多,也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西征的难度以及中途蒙古高原政治格局的变数。
三是西征的蒙古军得不到补充。其实对于西征的蒙古军来说,他们最位忌讳的就是与敌人打攻坚战或是肉搏战,因为带过去的部队就那么多,损失了多少基本是没有补充的,而蒙古军在西征过程中也遇到过伤亡较大的情况,一旦部队消耗过多,其进攻能力必然会大幅下降。可以说,即便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的时候蒙古高原没有出状况,蒙古大汗没有去世,蒙古人到后面的进攻力度也会慢慢地降下来。
四是蒙古人其实没有遇到过真正强大的对手。实际上蒙古人三次西征并没有遇到过过于强大的对手,其实当时欧洲来说,最为强大的国家是神圣罗马帝国,蒙古人在第二次西征的时候也基本快打到神圣罗马帝国了,只是没有交手就返回了。当时除了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和英国也是拥有这较强实力的国家,如果蒙古人继续西征也必然会遇到这些国家
而当时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和英国都从属于基督教的范畴,一旦遇到强大的对手,这三个国家也必然会联合起来对付蒙古人,对于蒙古人来说,真正强悍的对手就是这三个国家了,这三个国家的组织能力和军队战斗力不是当时东欧国家能比的,这对于蒙古人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其次在于中东地区,其实在蒙古人第一次西征的时候,也正式阿尤布王朝兴盛的时期,不过当时成吉思汗的主要任务是打败花剌子模帝国,没有打到中东便返回了。到了第三次西征的时候阿尤布王朝已经衰落,而阿拉伯世界的马木留克王朝正在兴起,在旭烈兀带领主力返回后,蒙古人便败在了马木留克骑兵的手上。
或者说,蒙古人三次西征的运气都非常不错,没有遇到真正强大的对手。也就是说,即便蒙古人能继续西征,在遇到真正强大对手的情况下,或许会战败,即便没有战败,也会损失惨重,而对于远征的蒙古军来说,一旦损失过于惨重,西征就只能结束(因为没有补充)。
五是占领地区太多太大。这是历史上任何帝国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占领的地盘太大,其实根本就统治不过来,也就是患上了帝国的“肢端肥大症”,蒙古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分为了四个汗国。而蒙古人分为四大汗国之后,实际上到后来四大汗国之间经常发生内战,,所以在三次西征之后,蒙古人就没有组织大规模西征了。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