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中国古代水利发展的历史

1. 在战国末期,秦国国力强盛,重视水利建设。统一中国后,生产力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被誉为秦王朝三大杰出水利工程。

2. 秦汉时期,国家昌盛,出现了兴修水利的高潮。汉武帝瓠子堵口,东汉王景治河等都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甘肃的河西走廊和宁夏、内蒙古的黄河河套,也都兴建了引水灌溉工程。

3. 隋唐北宋五百余年间,是中国水利的鼎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水利建设遍及全国各地,技术水平也有提高。隋朝建成了大运河,把全国广大地区通过水运联系起来。唐代除了维护运河的畅通,还在北方和南方大兴农田水利。

4. 唐末以后,北方屡遭战乱,人口大量南移,使南方的农田水利迅速发展。水利法规、技术规范已经出现。

5. 元明到清中期,中国水利又经历了六百年的发展。元代开通了京杭运河。明代大力治黄,修建高家堰,形成洪泽湖水库。这些措施对明清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6. 清朝末年及民国时期,国家无力兴修水利,河防失修、灌区萎缩、京杭运河中断,水利处于衰落时期。但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传入中国,成立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水利院校,培养水利技术人才。

7. 1912年,在云南建成了石龙坝水电站,20世纪20年代修建了珠江的芦苞闸,30年代修建了永定河屈家店闸、苏北运河船闸和陕西的关中八惠灌溉工程等。

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水利建设放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堤坝设防标准大幅提高,逐步完善的防汛抗洪减灾体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屏障。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