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进行物料ABC分类,依据是什么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9:28:52
物料ABC分类法是一种在储存管理中广泛运用的分析方法,它将管理对象分为A、B、C三类,以便于不同的管理和控制策略。A类物料通常具有较高的价值和较少的品种,大约占总物料种类的10%,而采购金额则占总采购金额的70%左右。因此,对这类物料应实施严格管理,制定依据生产方式的物料需求计划,并将库存控制在最低水平。
B类物料的价值和品种相对较高,约占总物料种类的20%,采购金额占总物料采购金额的20%左右。对于这类物料,应根据生产需求制定物料需求计划,但库存控制可以相对宽松。
C类物料则具有较低的价值和较多的品种,约占总物料种类的70%,而采购金额仅占总采购金额的10%左右。这类物料通常采用常规管理控制,制定存量管理标准,集中定量/定期补充库存,适合进行集中大量订货,以较高的库存水平降低订货成本。
进行物料ABC分类时,有两个关键指标:单价和年用量。具体步骤包括:根据统计资料,计算每种物品的年使用量与单价的乘积,得出全年每种物品的总价值;按每种物品的全年总价值大小进行排序;计算每种物品全年总价值占全部物品总价值的百分比;根据所占百分比将物品分为A、B、C三类。
在ABC分析法的分析图中,通常会展示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和几个长方形,以及一条曲线。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数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大小从左向右排列,曲线则表示各种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一般情况下,曲线的累计频率分为三级,与之相对应的因素分为三类:A类因素,发生累计频率为0%~80%,是主要影响因素;B类因素,发生累计频率为80%~90%,是次要影响因素;C类因素,发生累计频率为90%~100%,是一般影响因素。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