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鼹科简介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6:47:38
针鼹科是一个独特的哺乳动物家族,包括两个属和两种动物,通常被称为刺食蚁兽。它们的身体特点独具特色:背部和体侧覆盖着硬刺,下面有毛,而腹部则无刺,被毛覆盖,中心区域有一小片无毛区域,这是雌性针鼹的育儿袋所在。尾部基部只有一个泄殖腔孔。这个科的动物共有五个物种,分布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的特定区域。
针鼹的吻部细长,鼻孔和嘴位于吻端,口小而无牙,舌头则是细长的。它们的眼睛较小,有外耳壳,部分隐藏在毛发中。四肢短小,五趾,雄性后肢踝部有一个有毒距。尾巴短小,底下裸露。针鼹适应以蚂蚁和白蚁为主食的生活,它们在多石、多沙和多灌木的环境中栖息,常在岩石缝隙和自行挖掘的洞穴中安家。黄昏和夜晚是它们的主要活动时间,爪子强壮,善于挖掘。在遇到危险时,它们能快速地挖入地下形成刺球保护自己,主要依赖听觉和嗅觉进行活动。
繁殖方式也十分独特,雌性针鼹会直接将一枚革质壳的卵产出育儿袋,卵的尺寸大约在1.4~1.7厘米长,1.3~1.5厘米宽。约10天后,幼仔破壳而出,体长12毫米,体重不足0.5克。幼仔在育儿袋中依赖母乳生活约两个月,刺出后第二次出生,但需在母兽照顾下生活。针鼹在冬季会进入冬眠,体温会降低接近环境温度。
原针鼹(长吻针鼹)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体型较大,体长可达45~77.5厘米,体重5~10千克,吻部特长且微向下弯,刺较为稀疏且短。相比之下,短吻针鼹(Tachyglossus aculeatus)产于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体型较小,约35~53厘米长,2.5~6千克重,吻部较短,向上翘起,刺密集且较长。针鼹的寿命较长,动物园中的记录显示,短吻针鼹可活至50年以上,而长吻针鼹有时能活到30年。
扩展资料
塔斯马尼亚岛的短吻针鼹身上毛较多,曾经被当作是独立的种。长吻针鼹的体型几乎比短吻针鼹大一倍,是最大的单孔目成员,喙长而弯,身上的刺短而稀疏,毛发则比较多。长吻针鼹过去曾被分成3个不同的种,其中现在长吻针鼹均被归入同一种,下设不同的亚种。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