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逍遥游》庄子以为哪些人达到了 逍遥的境界

庄子是用斥鴳和鲲鹏来比喻截然不同的人的境界,见识的高低

他把人大概分为三个境界:

(一)斥鴳,指的就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能征一国者,是有待于外,其实眼界就像斥鴳一样小却不自知,这是最低的境界

(二)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没有追求什么,但有待于内;列子御风而行,是有待于自然和方术。这两个人虽然不凡, 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

(三)结尾处庄子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显然,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无所凭借,悠游自然的逍遥,才是真正的逍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就是逍遥的境界。

个人理解~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