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关雎》为何能作为诗经中的第一篇

相信在大家上学的时候,都跟着老师读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可是很少人知道为什么要把《关雎》放在第一篇,孔子编订的时候把关雎放在第一篇是有原因的。

我们中国是以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中国古代,人们的家庭观念是很强的。古人写了很多有关家的诗集,潘岳的《家风诗》中他写道,“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其家规严谨,家风优良,并且对家风有尊敬和坚守。可见一个家庭的家风和家规对一个人的影响;《戒子孙诗》中韦玄成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要“惟肃惟栗,以蕃汉室”,有敬畏之心,无愧于先祖,昭续家风。他对子孙后代的严格要求也是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够长久繁荣下去;白居易《赠内》一诗中,白居易盛赞妻子“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并且要和妻子“偕老同欣欣”,有着互敬互爱,白头偕老的夫妻风范。这些都是古人对于家庭的重视和家风传承的重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雎》一篇中的“君子”、“淑女”相结合,是与美德相结合的联系,他们之间的爱情是“辗转反侧”真挚的浓厚思念,和平克制有分寸的美好,代表了一种和谐理想的婚姻,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重大的影响。他们的爱情最终也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美满结局结束,正是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

《毛诗序》中写道“《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虽说《关雎》是写古代社会贵族婚姻的诗篇,但是用来矫正夫妇之道的。教化乡村百姓,教化诸侯邦国。

我们现在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几乎都有着《关雎》一篇,建议老师在教授的时候,不要为了学生考试而专注于字词的解释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回到周代,感受周代的礼乐规范和道德意识,感受“琴瑟”、“钟鼓”的喜气洋洋,感受美好的爱情。学习的时候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1世纪,人们更加注重思想的开放,有的大学也开设了相关的恋爱婚姻课程。不妨也加入点《诗经》中的内容,就算是现在婚恋自由,但也要注重其中的度和礼。

上一篇
双曲线方程abc关系

下一篇
三套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