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什么是谐音歇后语

谐音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通过谐音和比喻的技巧,形成了一种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例如:

1. 鼻孔里灌米汤——够受的

2. 炒了的虾米——红人(仁)

3. 揍鸡毛——壮胆(装掸)子

4. 冬瓜皮做甑子——不争(蒸)气

5. 豆芽炒虾米(小虾)——两不值(直)

6.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7.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8. 火烧旗杆——长叹(炭)

9.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另一种歇后语是逻辑推理式的,它通过前面的比喻推理出后面的结果。例如:

1. 水仙不开花——装蒜

2.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3. 百让者亮川归海——大势所趋

4. 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

歇后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到了唐代,出现了“歇后”这一名称。《旧唐书·郑綮列传》中提到了“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歇后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广泛流传于民间,形式简洁,寓意深刻,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