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官兵心理问题论文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22:47:26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消防部队官兵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消防职业的特殊性,官兵承受的心理压力较之一般人要复杂得多,官兵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官兵的身心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如何使官兵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疏导,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消防官兵心理状况 (一)恐惧压抑心理。是指因为害怕某些特定事物、特殊环境或人际交往等而产生的难以克服的强烈紧张情绪。消防部队“养兵千日,用兵千日”。随着我国工业潜力的增长,作为消防官兵,随时都有可能参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企业、高层、超高层大型建筑火灾的特点,火灾的复杂性、多变性,火场浓烟、高温、腐蚀品及有毒物质的广泛存在,长期以来,对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造成威胁。 (二)逆反抵触心理。所谓逆反抵触心理,也称逆向心理和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突出反映在“你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态度,在部队中主要表现为对领导安排的任务,消极对待,不予理睬;对领导的批评不以为然,一意孤行;对表现好的同志,讽刺,疏远;对自身的不足,不见,不改;不能正确对待利益调整,寻求自身平衡的支点。长期的疑虑、反感、争论、嫉妒、愤怒心理驱动,任其滋生发展,必然会破坏部队官兵之间的信任团结。 (三)自卑挫折心理。自卑挫折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定或经受失败打击而产生自惭形秽、自暴自弃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弱,经受不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低估自身的能力,行动畏缩,瞻前顾后;长期的积累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情绪低落,消极被动。 (四)攀比虚荣心理。攀比虚荣是对物质、生活、精神等追求的不平衡、不满足的内在需求。主要表现在不安心服役,目标要求不明、工作重心偏移,不追求工作的实效,只在乎物质的享受;不关心付出奉献,只注重回报取得。比吃穿,比条件,比关系,比得失,使部分官兵的价值取向受到了玷污,破坏了部队内部的和谐统一。 二、影响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一是消防工作的特殊性对青年官兵心理的影响。在和平年代,最具危险性的部队是消防部队,高层、地下、化工、船舶等复杂火灾,以及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使消防官兵时刻面临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一些官兵在抢险救援中目睹了各类事故血淋淋的惨状后,经常处在紧张、畏难精神状态中,影响了心理健康。 二是消防工作的繁杂性对青年官兵心理的影响。基层一线的中队官兵执勤训练繁重,除了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还要处置应接不暇的各类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参与地方各类重要大型活动的保卫任务,探亲休假得不到落实。大量繁重的工作使官兵们疲于奔命,厌倦等不良心境也就应运而生。 三是部队的管理教育对青年官兵心理的影响。目前,部队各级为了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普遍存在“检查多、考核多、评比多”现象,有的直接下达指标,有的定期通报。基层大队、中队在迎接上级调研、检查、指导中,更是精心准确、百倍谨慎,惟恐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影响本单位成绩。此外,基层大队、中队干部还担心在不定期的督查、访查中出现闪失,影响个人成长进步。在争先晋位的激烈竞争中,各级干部倍感负担沉重、压力巨大。 四是不良社会现象对青年官兵心理的影响。消防部队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风气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到部队中来。一些不健康甚至是腐朽的社会现象,对官兵的侵蚀和危害不可忽视。 三、解决青年官兵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思想是情绪的基础,情绪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思想,持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在解决青年官兵心理问题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官兵思想上、认识上的启发和引导,以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官兵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心理调适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青年官兵健康心理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一是把开展青年生活指导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引导青年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要从战士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讲起,围绕如何树立正确理想、如何选定奋斗目标、如何学习文化知识、如何适应警营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对待婚姻恋爱、如何维护社会公德、如何料理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入手指导,不断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青年官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把引导官兵把处理好人生矛盾作为教育的着力点。青年官兵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前进道路上受挫时的矛盾,婚恋、家庭发生变故时的矛盾,等等。思想教育要帮助青年官兵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不断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三是把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奉献观念、成才观念、竞争观念作为教育的落脚点。目前在少数官兵中出现重实惠、轻精神,对政治进步看得轻、对奖励处分不在乎,重关系、轻实干等不良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教育、引导官兵克服各种不良心态,优化青年官兵的心理环境。 (二)注重开辟心理疏导教育平台。现行的心理疏导教育的方法、形式和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已有些滞后,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和现今诊治心理疾病的需要。针对心理疾病影响大,日新月异,周而复始等特点,我们必须开拓思路,摒除传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去解决一切可能引发和存在的心理问题,保证部队的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是设立“心理咨询室”,保证官兵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问题。聘请心理专家,设立电话专线,建立网络通信三维一体的“心理咨询室”,开辟解决心理问题的新途径,保证官兵能及时了解心理知识,保持心理健康;诉说自己隐私,消除后顾之忧。 二是选派“心理监督员”,及时发现官兵心理问题的不良苗头。在中队选取思想坚定、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群众基础好的官兵为“心理监督员”,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负责对其他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官兵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不良苗头,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疏导、早根除”。 三是建立官兵个人心理档案,掌握官兵心理变化的全过程。根据官兵不同的行为表现、个性特点和心理变化规律,建立专门的心理档案,把不同时期,不同工作阶段等心理情况记录在案,掌握官兵的心理变化规律,对症下药,彻底解决。 四是完善部队、社会及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疏导体系,杜绝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为了克服部队单方面疏导教育效果不明显、作用不突出的缺点,积极建立“三位一体”的疏导教育体系,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和作用,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说服、疏导和教育工作,提高抵抗心理疾病的免疫力。 (三)注重培养官兵的心理品质。首先,要教育官兵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人生道路是不平坦的,对此应有一个达观的态度。只有面对现实,才能在挫折面前思想开朗,心情坦然,镇定自若。其次,要培养官兵良好的个性品质。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就高,个性品质较差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就低。因此,要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必须注意培养官兵的良好的个性品质。良好的个性品质应包括:有理想、有道德;心胸开阔,热情正直;情绪稳定,精神饱满;兴趣广泛,意志坚强;有较强的学习工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再次,要注意给官兵以挫折锻炼。“练兵先练心”。在业务训练中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让官兵经受挫折的锻炼。对于担负灭火执勤任务的消防官兵来说,培养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尤为重要。 最后是给官兵提供排解挫折的方法。要诱导官兵用积极的方式去排解挫折。如利用不良情绪排泄法、心理补偿法、情境感染法进行排解,使有“心疾”的官兵走出心理的误区。
上一篇
兰州城市学院是几本院校
下一篇
物理探究方法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