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历史上哪些朝代曾以道教为国教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历史上哪些朝代曾以道教为国教?

道教自东汉末年正式创立以来,虽未单独成为中国的国教,但在南北朝时期,通过陆修静、陶弘景、葛洪等人的努力和改革,逐渐与佛教并列,成为国教之一。

唐朝时期,道教发展至昌盛。唐太宗为寻找德高望重的祖先,册封老子(李耳)为道教教主,尊称为太上老君,确立道教为国教,地位在佛教之上。

北宋时期,宋太祖和宋太宗尊奉道教,为道教的兴盛奠定了基础。道教在宋真宗和宋微宗的推崇下,掀起了崇道热潮。

12世纪金朝时期,不愿屈服于金朝的汉人在河南、山东建立了新道教,逐渐包容合并了其他道教派别,开辟了道教发展的新篇章。

明朝皇帝对道教持尊崇态度。朱元璋在全国建立了众多城隍庙和土地庙,明成祖自称为真武大帝的化身,明代宗、明宪宗、明世宗等都任命道士为礼部尚书。在此之后,道教的特点表现为世俗化和民间化。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