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磨课先磨自己

        于永正先生告诉我,当教师,一定要多琢磨。多琢磨,能上出好课。他有一篇随笔,题目就是《崇拜思考》。先生经常告诉我,教师要把工夫花在“功夫”上。要好好练朗读,要好好练板书,要好好写批注。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上好课。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把太多时间花在一遍又一遍打磨一节课上,否则,只会上这节课,其他课,还是不会。

        有一年,先生来到我所在的学校上课,我看到生字表下方工工整整的生字抄写,我目睹他蹲下、侧身示范最难写生字,我看到他秀逸工整的圆珠笔批注。我才明白,什么叫“把工夫花在“功夫上”!于老师常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是影响。他告诫我,与其花更多时间磨课,不如更多地磨自己一一打磨自己的教育思想、磨炼自己的教学技能。自身水平提高了,课的水平,也就提高了。支玉恒先生也反复强调,语文教师备课,一定要裸读原文。也就是说,备课之前,不翻阅任何参考书和教学实录,原原本本地,大声读一遍课文。读完,把课文反扣过来,问问自己,脑子里,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这最深的印象啊,就是文本的个性。抓住了文本的个性,也就抓住了这一课的魂。”支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从几位先生的教诲中,我渐渐明白,与其“磨你千遍不厌倦”,不如“让自己成为一本教科书”。用心栽培自己,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是一个教师最好的“磨砺”啊!此后,我遇见了更多的名师、明师,每一位,都告诉我阅读的重要性。我渐渐地明白,教师所能教给孩子的,常常就是自己。文本细读功夫,常常不是单独靠公开课练出来的,而是靠大量的书籍涵养出来的。备课的时候,要去发现“这一个”文本独一无二的地方。

       再读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总能解开自己的疑惑。关于磨课,我一向不太喜欢。我不喜欢有些老师上一节公开课,磨遍全年级,我一直觉得,课堂实战磨课,对最初的班级很不好,教案不成熟要不断去磨,那用不成熟的教案和课件进班实战磨课,不是耽误了学生吗?喜欢张老师所说的:与其“磨你千遍不厌倦”,不如“让自己成为一本教科书”。教师为了让公开课上好上圆满,磨课可以,我觉得在教案未成熟之前,最好磨空课,不要拿学生当小白鼠练手,这有点不地道。除了磨课,那就是不断自我充实和磨炼了。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