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特需儿童提供社交支持/同伴支持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3:00:11
同伴介入策略是提高特需儿童社交能力的一种重要干预方法,通过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让有社交能力的普通儿童与特需儿童建立恰当的社交模式,强化特需儿童的社交行为。
具体策略包括:
一、同伴示范策略
1. 老师根据儿童能力,通过调整活动顺序,发挥同伴的示范作用。
2. 通过录像的同伴示范,如小融合形式的小组课,供课后学习和自我强化。
二、同伴监控策略
监控同伴的注意力;提醒同伴活动或事项;提醒同伴准备教学材料;如:适当鼓励“告状”;引导关注同伴,将其带回等。
三、共同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四、同伴调解策略
教会学生调解同伴矛盾,引导小朋友解决矛盾,并在课后沟通中与家长充分沟通,引导家长重视的同时,教会家长在其他环境的泛化。
五、同伴开启策略
教授小组中同伴协助下如何诱发和维持互动性的游戏行为。引导小朋友关注同伴,引向在融合环境中互动最多的同伴。
(1)眼神接触:由已经习得对话中基本眼神对视的儿童去引导其他。
(2)建议游戏活动:何时玩、如何玩、如何协助同伴玩(如:邀请、教导游戏规则、鼓励同伴尝试、轮流玩等)、如果引导受挫,如何坚持(如:询问是否想做其他的事情)。
(3)开启对话:对话的时机;对话的话题;协助同伴(如:邀请、教导游戏规则、鼓励同伴尝试、轮流发言等);如果引导受挫,如何坚持。(如:询问是否想做其他的事情)
(4)提供或要求协助:教导同伴求助的语言和回应他人的协助。
(5)描述正在进行的活动:在有儿童游离于小组之外时,教导同伴用描述性的诱惑性语言吸引儿童注意力、提起其活动兴趣、邀请参与以及引导参与活动。
(6)延伸话题内容:引导同伴上小组课时说什么话是会得到老师正向回应的,什么话是会被老师忽略的;小组讨论如何回答老师抛出的问题。
(7)表现情感:对于情感较为单调的儿童,同伴引导其随着游戏内容而丰富自身情感并表现恰当情感。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