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是什么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设备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手段,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也是生产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我国煤矿机电维修管理模式的演变与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发展紧密相连,目前已建立了设备维修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并逐步引入了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仍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维修管理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导致约三分之一的工作量因时机不准而无效,设备开机率低、维修时间长,有时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

我国对煤矿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引入可靠性概念,并建立了一些简单的模型。此后,陆续对某些部件开展了可靠性维修管理的研究,但现有工作仅从理论上对个别零部件进行了初步探讨,或基于经验对故障现象作定性分析。目前,尚未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缺乏对设备及其元部件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数据积累和分析,对维修管理模式和策略的确定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在设备维修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为了提高设备寿命周期的综合效益和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需要改进。应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反馈和处理机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设备维修管理决策服务,并通过组织企业各部门全员全过程参与设备维修管理。同时,应用现代化方法,如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系统论、信息论、决策论等,以及先进的技术,如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经济合理地组织设备维修管理,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模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事后维修、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以及运用可靠性维修理论和故障监测及诊断技术的主动维修或视情维修。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开始研究设备维修管理模式问题,50年代初期,企业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停机影响了成品的交货期,以及紧急排除故障所需支付的突击加班费用,促使企业考虑如何有效组织设备修理和维护工作。研究发现,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之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杜邦公司将预防维修发展成为生产维修,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四种主要维修方式。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科技进步推动工业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设备向大型化、自动化、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带来了高效率和高效益,但也带来了使用、管理、维修的新问题。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已成为最受重视的维修管理模式之一。它通过使用维修计划软件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分析,从而制定维修计划,并自动提示维修事宜,改变了被动维修,逐步过渡到基本消除故障,进而控制维修费用和对生产的影响。

未来,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将借助成熟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先进理论和方法,建立起新的预知维修或视情维修的管理模式。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无论多么完美,一旦发生故障,仍需人工进行修理、恢复工作,因此未来的设备将更多地依靠自身能力按既定程序进行自我修复,从而实现免维修。

改进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建议包括:改进维修管理方式,加强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建立和完善维修管理工作标准,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借助监测仪器开展视情维修;建立和完善维修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辅助维修管理。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