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举例说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调适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有:

1、认知偏差障碍

人生活在社会中,都会产生对自我、对他人以及对各种自然实体及其关系的认知。在人际接触中,如果不能正确地认知就会出现认知偏差,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和对他人认知的偏差。

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开始加剧。“理想自我”总是完美的,而“现实自我”总是与“理想自我”有一定的距离,并且还时常成为实现“理想自我”的障碍与阻力。

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时常是矛盾的,时而客观的评价自己,时而又高估自己或低估自己;时而感到自己很成熟,时而又感到自己很幼稚;时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时而又对自己不满等等。总之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存在有偏差。在人际交往中,除了正确认识自己之外,还要正确认识他人。

2、人格差异障碍

所谓人格,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等成分。气质俗称“脾气”,主要指由于先天遗传,加上后天影响形成的特征,是情绪和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特点的综合。

如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以及动作反应的敏感迟钝,就属于气质范畴。性格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特征,主要由于后天学习和生活锻炼而形成的,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是家庭和学校的“宠儿”,在人生的道路上还没有经历过大的起伏和挫折,因此,许多大学生自命清高、眼里容不下他人;遇到困难意志薄弱,爱感情用事;对人和事爱斤斤计较,心胸狭隘。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不仅容易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调适:

1、端正认知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通过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知道自己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亦或是原地不动;通过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未来目标相比,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差距;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相比来认识自己。在比较中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达到取长补短,缩小差距的目的。

其次要积极悦纳自己。悦纳自己就是要无条件的接受自己的一切:优点和缺点,好的和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实事求是地承认自身的价值能够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发挥自己的潜能。

而事实求是地承认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自信心,伤害自己的自尊心,而且会使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有利于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减少对潜能的自我消耗,使自我力量充分展示出来,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的价值和地位。再次要综合、客观的评价他人,要发展的看人。

⒉、调适不良情绪

控制人际交往的不良情绪是大学生心理成熟和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首先应强化大学生品德和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内在的理智力量,提升情感世界。其次应调控对他人的期望值。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个性、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情绪状态等各方面都可能会有优点或不足。

如果对他人、对事物所抱期望值过高,势必在需求难以满足时产生不好的情绪反应。在人际交往中,每个大学生都应当正确处理对他人的期望问题,不要求全责备,以免产生失落和不良情绪。第三,大学生还必须具有各种良好的交往品质。如真诚、信任、克制、自信、热情等。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