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痕要适度,“痕迹主义”须警惕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3:53:32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痕迹,是事物经过后可察觉的形影或印迹。工作痕迹化作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加强工作科学性、系统性、公开性、可溯性。适度留痕帮助广大干部理清思路,是上级对下级的有效监督管理手段。但过度追求“留痕”,以记录评优劣,动辄拍照,忽略群众真实感受,易滑入形式主义的陷阱。
“痕迹主义”盛行,造成资源浪费、劳民伤财、作风败坏。主要原因为上级检查形式单一,考核方式陈旧,重形式轻内容,重纸质轻实地,重汇报轻调研。同时,一些部门过分迎合上级,花费大量精力搞形式、理材料、做报告,缺乏深入一线、踏实工作的态度,暴露个别领导干部唯上不唯下的错误服务理念。
“痕迹主义”是形式主义的更进一步,注重留下“痕迹”。形式主义注重摆好架子、走过场,而“痕迹主义”不仅追求“痕迹”,更在“痕迹”上大做文章,不惜“补痕迹”、“造痕迹”、“美化痕迹”。从工作痕迹化到“痕迹主义”,只有一步之遥,但摆脱“痕迹主义”回归工作痕迹化,需要反对形式主义的艰巨任务。
反对形式主义,涉及反“四风”、坚持群众路线、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等多方面。只有系统推进,才能让“痕迹主义”不消自除,回归科学管理的正轨。工作留痕需分清形式与内容,转变工作观念,以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标准。建立完善考核制度,注重实地走访调研,避免“纸上谈兵”。深入基层,求真务实,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