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未来,中国的应试教育该如何来发展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类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应试教育背离素质教育,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它以升学率高低检验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成绩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把“成绩搞上去”当做唯一要求,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

应试教育对学生、教师、学校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正面与负面兼有)。虽应试教育有诸多弊端,但其优势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仍然不可忽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改革紧随其后 。一个新的概念“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国人一提教育,必说素质教育怎样怎样好,应试教育如何如何误人子弟。提及应试教育,大有谈虎色变之势。我认为世人有矫枉过正之嫌。君不见,当今中国科技发展神速,国力日益强大,很多都是应试教育的功劳。教师应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根据教学环境,依据学科特点,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整合,取得实际教育教学的最优效果。

另外,高压应试教育在塑造人的能力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世界各国也逐渐开始向中国“取经”。类似“超级考试工厂”的“特许学校”在美国也越来越多,学生着印有“努力学习”字样的校服,在周六和假期补课的“特许学校”风靡美国;日本也政府公开反对无压力教育,正着手增加作业、恢复“六天上学制”。

中国的“高压教育”并非一无是处,相反学生水平在权威评估中名列前茅,而且很多研究也表明了“常识”的不准确:高压教育并不会扼杀能力和创造性。中国学生的创造力不足,或许不是因为高压应试教育。和教育、考试绑定在一起的一些“其它东西”——比如反智主义的“愚化教育”等,也许才是中国学生创造力不足的原因。而中国人整体的创造力不足,其实主要取决于社会体制而不是教育体制。中国人创造力的不足,毕业后在社会中受到的负面影响应该远远大于在学校里受到的影响。总之,不能因噎废食,基础教育获得的知识是创新的根基。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