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式掘进机的发展历程 悬臂式掘进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1:01:03
一、悬臂式掘进机的发展历程
掘进机出现之前,煤矿巷道的掘进主要依靠人工炮掘,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才开始尝试使用机器掘进。早期的掘进机结构和功能不够完善,未能实现大规模应用。
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随着机械行业的发展,各国加大了对掘进机的研究投入。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进,形成了包括截割部、行走部、装运部于一体的悬臂式掘进机雏形。1949年,第一台悬臂式掘进机在匈牙利问世,随后乌克兰也研发成功了ДК-3型掘进机。这一时期的掘进机重量在13-17吨之间,切割功率约为30千瓦,主要应用于软质煤巷。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悬臂式掘进机的结构基本定型。随着使用量的增加,反馈意见增多,掘进机进行了多方细节改进。这一时期的掘进机重量在20-40吨之间,切割功率在50-100千瓦之间,可以切割硬度f<6的煤及半煤岩。代表机型有英国安德森公司的RH25、奥地利阿尔卑尼公司的AM50和日本三井三池公司的MRH—100等。
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掘进机对于半煤岩的掘进技术更加成熟。这一时期的掘进机截割功率在160千瓦以内,整机重量可达50吨左右。代表机型有英国多斯克公司的MKⅡB、LH130,奥地利阿尔卑尼公司的AM75和德国保拉特公司的E169等。这一阶段我国开始引进国外掘进机技术,并在大型国有煤矿中使用。
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社会发展迅速,对能源需求增加。这一时期的掘进机切割功率在150-200千瓦之间,切割硬度可达f8,整机重量高达80吨。代表机型有英国的LH-1300型、奥地利的AM-75型、日本的S200M型掘进机等。掘进机采用了新技术,功能更加完善。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掘进机产品和技术,并进行联合制造。太原煤科院、佳木斯煤矿机械厂、淮南煤机厂等开始批量生产,并在国内市场推广,逐步替代进口产品,成为市场主流。
21世纪初至今,岩石截割硬度进一步提高,可达f10,切割功率高达360千瓦,整机重量达到140吨。自动化和智能化逐步应用。国内掘进机厂家逐步崛起,研发能力不断增强,部分替代了进口产品,并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
二、悬臂式掘进机的发展现状
国内进一步加强对引进机型的消化吸收,积极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地质条件和生产工艺的综合机械化掘进装备。经过近30年的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目前我国已形成年产1000余台的掘进机加工制造能力,研制生产了20多种型号的掘进机,截割功率从30千瓦到200千瓦不等,初步形成系列化产品。
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发了以EBJ-120TP型掘进机为代表的替代机型,整体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半煤岩掘进机市场的需求,半煤岩掘进机以中型和重型机为主,能截割岩石硬度为f=6~8,截割功率在120千瓦以上,机重在35吨以上。煤矿现用主流半煤岩巷悬臂式掘进机以煤科总院太原研究院生产的EBJ-120TP型、EBZ160TY型及佳木斯煤机厂生产的S150J型三种机型为主,占半煤岩掘进机使用量的80%以上。
三、悬臂式掘进机的发展前景
尽管我国自主生产的掘进机与国外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但通过自主创新、结合实际情况、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煤矿地质条件的截割、装运及行走部载荷谱,填补计算机动态仿真等方面空白,中国的悬臂式掘进机发展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巨大的飞跃。
下一篇
输液输血反应处理手续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