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周转编制和事业编制有什么区别

周转编制和事业编制的主要区别在于设置原因、优势、特点以及使用方式。以下是详细介绍:

1.设置原因不同。事业编制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而周转编制则是在单位事业编制已满的情况下,为了缓解编制供需矛盾、增创人才聚集新优势而设置的。

2.优势不同。事业编制通常意味着工资福利有保障,如社保公积金按国家标准足额购买,而企业可能是按最低标准购买;周转编制则主要促进人才引进,确保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并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信息化发展。

3.使用方式不同。事业编制通常长期有效,而周转编制有时间限制,一般3年一周转,当单位编制空出时,可从“周转池”流入“自建池”;周转编制的使用单位需要执行腾编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编制返还给人才办管理的编制池。

4.特点不同。事业编制的经费通常由国家事业费开支,而周转编制的经费则由使用单位自行解决。

5.晋升机会不同。周转编制虽然属于正式的事业编制,但在其工作的单位晋升专业技术岗位职称可能存在劣势,因为周转编制不作为领导职数、编制结构等机构编制核定基数。

周转编制是指在编制内没有职务空缺时,为了满足机构运转和岗位需求,临时调配和使用编制的一种管理制度。在周转编制期间,被调配人员可以在新的岗位上工作,并按照该岗位的工资标准获得相应的薪酬待遇。周转编制通常是在公务员法规定的编制内部调配使用,而非新增编制。其调配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延长。在周转编制期满后,被调配人员应当回到原编制单位或原岗位上工作。

综上所述,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事业编制,有编制的人离职了,空出来的编制还是归单位所有,可以让编外人员入编;但是周转编周转的只是编制的使用权,编制的所有权还在原单位,所以一旦入周转编的人离职了,该周转编就会被收回。

【法律依据】:

《关于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第一条

充分认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积极引导和鼓励商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